(一)
孩子其实很是信守承诺的(虽然女儿才三岁一点),关键是要让孩子一开始有心理准备。
一天,准备去怀化玩。女儿听到以后立马嚷嚷着要和我们出去玩。我便和女儿说,不带她出去玩。女儿好说歹说,就是想玩。事实上我是准备带孩子玩的,但是我还不能那么爽快的答应孩子。孩子哭闹了一段时间,我觉得时间差不多了。
“带你出去玩也可以,但是你要答应妈妈不能买玩具。”
“好,我不喊买玩具的。”
我们玩的过程中,路过玩具店,女儿豪爽的大笑起来:“这里卖玩具。”
“是哦。”我附和道。
女儿真的很棒,并没有喊买玩具。
…………
(二)
女儿出去玩,有一段时间养成了一出门就想买吃的,不买总是哭闹。
有一天,我和孩子他爸想带着两个女儿出去溜溜,但是又不想给她们买零食吃,于是出门前,我故意说:“爸爸要出去玩去了,可是妈妈不太想出去。”
“妈妈出去嘛,我们出去玩好吗?”
“不去玩!”
“妈妈我们就去玩一会嘛。”
“可是一出去你就想买吃的,除非你不买吃的我们就出去。”
“好,不买吃的,有什么好吃的!一点也不好吃。”
“那说好的,我们就去玩,不买吃的。”
“嗯,不买的,一点也不好吃。”
女儿真的很守约定。并没要说要买吃的,还在回家的路上说:“妈妈,我没有要买吃的吧,有什么好吃的,一点也不好吃,我才没不要买。”
“真的太棒了,女儿说到就能做到。”女儿做的不错的地方我都毫不吝啬夸奖她。
…………
其实女儿一开始并没有这么听话的。出门前答应的事,出去以后还是会哭闹想买玩具,买吃的。然而,无论孩子怎么耍浑,我和孩子她爸都不会妥协。因为并不是几十块甚至几块钱的问题。我们是要孩子明白:第一,任何事物不是你想要就一定会有,学会承受得不到之苦,提高自我调节能力。第二,答应的事情,必须做到,不能随便言而无信。
当然我们并不是每次出去都不买玩具和小吃,这个就需要做父母自己拿捏这个尺度。
(三)
每周我们都会带女儿玩耍,去坐滑滑梯,可是总是不愿回家。然我掌握了要诀。
“回家了吗?”
“我还不想回家嘛。”
我明白我硬是强行立马回家孩子一定会哭闹。可是我会和女儿说:“只玩1分钟好吗?”或者“再玩2次好吗?”
女儿总是很愉快的回答:“好的。”
事实上,女儿都很信守承诺,一会以后,就乖乖的回家了。
…………
其实这是孩子和父母双方各自让步达成的一致。我明白如果立马强硬蛮横地把孩子拖回家,必然是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闹剧,于是退让一步。女儿虽然才三岁一点,可是心里也明白,这是规矩,到点了必须回家,已经争取了一分钟就很不错了,虽然女儿并不知道一分钟是多久。
是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孩子慢慢了解、明白“规则”。例如说:起床睡觉前要刷牙,可能一开始孩子不愿意坚持,你要让孩子明白这是规则,一定要有耐心。一段时间后,习惯了,她就会自觉为之,不需要你多说。
(四)
给孩子选择。
放学回家,女儿嚷嚷着要买面包吃,打心里事实上我并不喜欢女儿总是买面包吃。于是我想起来了,幼儿园老师说要给孩子准备水彩笔。上学期女儿的水彩笔都不能用了,于是我和女儿说:“我们不买面包好吗?我们回家吃饭。”女儿自然是不会同意的。
“嗯,要不买面包,要不买水彩笔,只能买一样,你自己选择。”
自然孩子很愉快的选择了买水彩笔。并且孩子没有再买面包。
…………
哈哈,当然我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没给孩子买面包吃。更重要的是教育了孩子:鱼与熊掌不能兼得,要学会选择与放弃。
(五)
晚上去鼓楼散步,那里有很多小朋友。因为那里有很多玩的。
一些小朋友都会这玩一会,然后又要求玩别的。
鉴于此,我在出门带孩子去玩的时候,我都会和孩子说:“一会我们就去鼓楼玩,那里有很多玩的,可以跳蹦蹦床,可以“钓鱼”,可以坐火车,玩沙子,还可以去“城堡”里,但是我们只能选择玩一个,你自己选择好,选好以后就不能换。”女儿答应了。到了那里,她选择了“钓鱼”。并且她很专注的在那里玩,其他孩子来了又走了玩别的去了,她依旧乐在其中。看的出来她玩的很开心。回家的时候,我和女儿说:“宝宝厉害了,都会钓鱼了。下次来,我们又玩其他的好吗?”“嗯,好啊,下次我跳蹦蹦床。”
………
吃着碗里瞧着锅里,那可不行。一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二来我们既要在能力范围内满足孩子的一些要求,但又不能无限制去助长孩子的欲望,无原则的娇惯孩子。
总结:有些家长埋怨养孩子难,可这样的家长通常在对待孩子是这样的:先是娇惯,问题凸显了,就严惩,然后无奈就放任不管了,问题更严重了,就施加压力,然而双方的沟通越来越差,最后陷入死循环。
作为父母要了解孩子,懂孩子,从微小生活的点点滴滴潜移默化影响孩子,耐心引导孩子,让孩子懂规则并遵守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