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读张德芬老师的《遇见未知的自己》,她说“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从此被她圈粉;今年春节,读陈爱芬老师的《唤醒情商》,她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从南极到北极,而是从头脑到心脑的距离”,内心再起波澜。不可否认,当我们发自内心并专注地去完成每件事情时,我们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我们的内心会有强烈的兴奋感、满足感与充实感,我想就这是所谓的“心流”。那么,如何真正听从内心的呼唤,管理我们的情绪并轻松驾驭呢?
情绪管理第一步曲:觉察
只有你在觉察内心深处时,你的视野才会变得清晰,向外探究的人只是在做梦,朝内挖掘的人终将开悟。——卡尔.荣格
外在事件、触发点、内在模式、自动化的反应等,破解这一过程最好的方法就是觉察。当一件事情发生后,我们要努力去观察自己的触发点和内在模式,从而在其自动化反应前做一个暂停,这个暂停可让事情和反应之间有一个空间,随着我们内心有越来越多的意识觉知,我们就能越来越多的做到暂停,这样内在空间也在不断的拓展,就会越来越多有意识的行为,从而让自己有越来越多的放松状态。我们最恐惧的往往就是恐惧本身,带着一颗觉察的心,去体验负面情绪,去观察思维的批判,一切都将是生活送给我们的最佳礼物。当我们把觉察变成了一种习惯,就好比我们每天都在清理心理垃圾,生活也会越来越健康。觉察情绪首先应该从身体的角度去觉察,倾听身体的信息,跟身体做好联结,好好呵护我们的身体。
与身体联结的方法很简单,任何能让我们专心一致且活在当下的运动,都可以帮助我们与身体重新联结,所以任何运动本身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在做它时的心态和状况,与身体对话或联结的最佳方法就是静坐冥想。在《正念的奇迹》一书中一行禅师向我们阐述了“鹅卵石意象法”: 以最适合你的姿势坐下,全跏跌坐或半跏跌坐都可以,脊背挺直,轻轻的微笑。缓慢的深呼吸,观照每一次呼吸,与它合一。放下一切,把你自己想象成一颗被丢进河里的鹅卵石。鹅卵石毫不费力地沉入水里。它以最短的距离下沉,最后沉到河底,沉到那最佳的休憩处,自始至终不沾染任何东西。你就像那颗让自己沉到河里的鹅卵石,放下一切。
在与身体联结时,最核心的就是深呼吸,深呼吸的同时我们也在同时觉察,如果这时候我们为情绪命个名,其实就意味着在开始转移情绪,一种情绪的亢奋状态最多只能持续15-30秒,情绪不能消除,只能慢慢的转移。
情绪管理第二步曲:评估
世界上本来不存在好与坏,是人的思维区分了它们。——莎士比亚。这个世界上只有三件事情,老天爷的事、别人的事和我的事。——张德芬
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许许多多的情绪,比如一言不合就跟老板提离职,其实我们是在逃避现有的工作状态;一旦愤怒了就想着去指责,进入“指责者模式“,自己永远没有错误,都是别人的错,其实我们是想怎样去战斗;与他人相处如果处处表现出防卫的状态,其实我们是在僵化与他人的关系……很多时候,我们都活在自己的思维头脑里,活在自己编写好的戏剧状态中,而无法关注身边的美好,比如自己如何可怜、别人如何不理解等。举个例子,好几年前有人给我婆婆算命说她熬不过2017年,所以2017年这一年我婆婆过得特别辛苦,心里总是想法特别多,老是自我描绘若真的像算命先生说的发生了怎么办,发生了一点点事就会引发她无限的联想,事实上2017年什么事也没发生;再比如每次与老公闹了别扭,也会引发我的无限联想,他为什么会这样?他是不是不乎我了?……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所有外在事物都是我们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让我们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想法,和围绕着这个事件所编造的故事。很多时候,我们那么伤心、失落、焦虑或生气,大多都是我们没有办法掌控的事情,都不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臣服于已经发生的事情。这个世界上的事情,只有三件事情,老天爷的事,别人的事,我的事。老天爷的事情,我们没办法控制;别人的事情,我们无法改变;唯有自己的事情,是我们可以作主的。回到当下,放下头脑里的故事,意识到一个人的烦恼不过是他自己头脑中纺织的故事罢了。
评估情绪的过程就是理性介入的过程,与情绪握手言和,最重要的就是允许和接纳它,只有接纳了情绪才能流动,大脑就会回到理性的层面上来,重新思考你真正想要的东西,比如问问自己为什么生气?我真正想表达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件事如此触动我?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能够把习惯性的评判思维暂时悬挂起来。具体说来,可以试着转换一下身份,比如如果是我最尊敬的人,他会怎么看待这件事呢?又或者转换一下时间,十年后我会如何看待这件事?再或者转换一下空间,如果是第三者看到了或遇到了,他会怎么描述呢?他是怎么想的?成长的过程就是慢慢脱离非黑即白的二元世界,成长是一种选择,任何事情我们需要辩证地去看待,比如最近热播的电影《芳华》,其实对我的触动挺大,冯小刚用最隐忍和克制的情绪还原了那个时代,没有批判,只有真实,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好人与坏人之分,每个人的结局都是缘于自己的选择。
情绪管理第三步曲:驾驭
你必须自己开始。假如你自己不以积极的爱去深入生存,假如你不以自己的方式去为自己揭示生存的意义,那么对你来说,生存就将依然是没有意义的。——马丁 布伯
思考你的感受、感受你的思考,理性与感性相结合,我们就可以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将负面情绪转变为积极行动的速度,是获得幸福的基本能力。越是抗拒的东西,则越会持续。好比怕什么来什么,比如你不愿意接受别人的薪资比你高,你总是抱怨为何别人能力一般般却总是有这么多机会……你在抗拒的,其实就是你内心最反感,是你身上所具有的、你最缺乏或者最想要却得不到的。听一下自己内心的声音,问问自己,你不喜欢别人的时候,事实上你想要的是什么?一切问题的根源都在自己!只要改变了自己,改变了自己的内心,外面的人和事就会随着内心的转变而发生改变。学习在外在的事情,而完成却是内在的事情。我们难以改变别人,唯一能做的且有效的就是让自己开心。知道了自己真正要什么,我们再去采取行动。
驾驭情绪之一:态度决定一切
采取什么样的态度看问题,就会导致采取什么样的行为,而采取什么样的行为就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友好的态度会引导友好的行为,又会趋向友好的结果。不友好的态度会导致不友好的行为,又会导致不好的结果。宇宙法则也说明你关注什么,你将吸引什么。你头脑里的思维变成了你的信念,你的信念就变成了你的语言,你的语言就变成了你的行为,你的行为就变成了你的生活。所以,一旦有负面情绪出现,我们要立即停止,转身回到当下,看见并关注好的一面。
这次春节在老家有幸认识了一位发型师,40多岁,相貌平平,但是浑身上下都充满年轻人的活力,一副特逍遥自在的状态,在与之交谈过程中,得知他竟还是一位远近闻名的“民间歌手”,参加过不少节目竞赛,他的发店的生意也特别好,总是边唱歌边给别人剪头发,永远没有烦恼的样子。吸引力法则在每个人身上运行着,如果选择看见美好,也就释放了那些不喜欢的情绪,正如这位发型师,他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让他物质满足与开心快乐。
拥有批判者心态的人总是会想:“为什么我会如此失败,他们怎么那么笨?” 拥有学习者心态的人结果将会大不一样,他会与自己的内心对话:“我想要什么,我能学到什么,他们的感受如何,我最应该做什么。”学习者心态属于深入思考后的选择,向着目标前进,焦点在于解决问题。不同的心态你把自己的焦点放在你不想要的还是想要的事情上面。
驾驭情绪之二:修炼乐观思维
事情发生后,往好的方面思考,这就是乐观思维,那么如何修炼呢?有个很好的方法是超级悲观思维,比如想象当你遇到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当下觉得最难的是什么,把所有悲观的可能写下来,你会发现悲观的可能根本就不可能发生,就没有纠结的必要了。超级悲观思维就是找到情绪,然后接纳它,接纳之后再去选择,继而去做转换,它能教会我们养成乐观思维的习惯。爱芬老师的书里提到了心理时间和钟摆时间,我认为特别接地气,心理时间通俗地说就是指活在过去,认同过去,并且持续地、强迫性地将过去投射到未来;钟摆时间其实就是活在当下,是此时实际可利用的时间,真正的活在当下就是从过去的经验中学习,吃一堑长一智,为自己制定目标,以在未来成为更好的自己。当下就是没有任何批判、抗拒和负面情绪,朝着积极乐观的方向前进。修炼乐观思维的前提条件就是减少心理时间,增加钟摆时间,做当下更有意义的事情。
驾驭情绪之三:学会爱自己
学会爱自己并不单单是指舍得给自己花钱、买高档化妆品和名牌包包等,这还是在向外求,更重要的是学会从内心真正爱自己,比如给自己一个微笑,做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即使我们知道别人不会赞同。当愤怒来临的时候,对自己的内在说:”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重复这四句话,那一团僵硬的情绪开始融化和流通。只有更好地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他人;只有更好地对自己,才能寻找生命的快乐。
放下受害者心态去爱自己,而不是和自己抗拒。只要我们仍希望由他人来满足我们的期待,我们就无法变得成熟,一切事情向内在看,去接纳自己。内疚的人其实是拒绝诚实地看待自己的,把自己设定成坏人,用内疚惩罚自己。学会真诚表达感受,不需要责备或操纵别人,及时清理负面情绪,保持生活环境的干净。学会放下自己的控制欲,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成长的目的不是为了完美,而是完整。
学会爱自己的最高境界就是持续在当下的感受,发现未知的自己。发现自己的第一步就是描绘愿景,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第二步是认识自己,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优势与不足有哪些?第三步是拟定学习计划,如何在建立优势的同时改正不足之处?第四步是磨炼并实践新习惯,如何一步一步去实施学习计划?最后你就会遇到一个理想的自我,你就成为了生活真正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