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是你选择了“没有选择”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我最爱的书,因为它让我明确的知道,我可以真正自己做任何选择,掌控自己的一切。
很多小伙伴觉得自己没有选择,被逼无奈,但其实是你选择了“没有选择”,是你选择了“被逼无奈”,从日常沟通中你的应对方式到应对世间万物,人生世事的方式,其实都是你自己选择的应对方式。
其实,70%的人都丧失了情绪选择权,比如在家随意发脾气,在公共场合与人冲突等。
大家都听过一句非常有名的俗语“狗咬你一口,你还能咬狗一口么”,正常成年人大都不会去反咬狗一口,但人生不是每天都岁月静好,容你保持正常,有时随着外界刺激的强度和频率增加,很多人会丧失自主选择的能力,甚至会选择回咬狗一口。
比如地铁上有人踩了你一脚,你只是让他看着点,结果他急了,强横地问候了你一家三口,你会如何应对?
有的人不甘示弱强势问候了其祖宗三代。
有的人赶时间决定息事宁人。
有的人忍着不骂回去但又觉得自己不该如此懦弱,一整天都在想这件事。
有的人决定不与无赖论长短,警告下就算了。
有的人把对方打残了……
以上处理方法的结果是你想要的么?是你自己选择的么?你能承担选择之后的后果么?
再回头想想看,此刻,你选择咬狗一口了么?
很多人主动放弃了选择或者说丧失了选择权,主要表现为无论外界给何种刺激,他会原封不动的反弹回去,于是他成功学会了施加刺激的那个人的样子。
其实,在受到外界刺激到我们做出反应之间有一个环节的,就是我们思考选择做出何种反应的环节, 在面对外界刺激时直接作出与刺激相同的反应,而等你真正回过神来,可能发现这自己本意并非如此,怎么会这么做啊!
所以,想要抢回情绪自主选择权,你可以在作出反应前,想想你的目的是什么?这么说是你想要的么?
如果再上升一个高度,你想要抢回人生选择权请继续往下看。
你总会想,为什么我的同学都在大城市做白领,我却在家乡小镇做公务员,每天两点一线,我也想要诗和远方啊,奈何当初选错了。
你总会想,为什么我看总是做不到,她为什么啥都比我强。
也许要你会问,这些窘境跟我的人生选择有什么关系啊,其实,在你遇到岁月不静好的窘境时,其实是理想跟现实产生了差距,你也正面临着选择,你的选项是继续追梦还是认命,是继续学习进步还是承认我不行,是小镇生活的舒适,还是大城市的广阔视野。
当你告诉自己你不行的时候,你已经做了选择;
当你呆在一个满足温饱但无发展的公司时,你已经做了选择。
当你用拖延躲避工作压力时,你已经做了选择。
当你决定改变和不改变时,你已经做了选择。你的人生一直是你自己在掌控的啊!
2.拿回选择权
陈海贤在自我发展心理学《了不起的我》书中提到:
“如果你不喜欢现在做的工作,但为了养活自己,没得选择,那这个想法的真实表述其实是:你不喜欢为喜欢的工作冒险,所以选择忍受一份自己不那么喜欢的工作。这是一种可以理解的选择,但并非真正的没有选择”
有时,不是没有选择,而是你觉得选项不够好。
当我们知道自己有选择,但仍然过的不够好时,我们更多的感受不是如释重负,甘心现状,而是容易陷入自责,自我批评中,是不是我的问题?是不是我做的不够好?我太没用了!
而此时,明确我的存在本身就是很有价值的,进而拥有稳定内核,是解决自责引发的自我价值感崩塌的好方法。同时明确,你去反思自己,想夺回人生选择权并非你不够好,而是你现在已经很好了,考虑选择更好的生活是你的加分项,是你众多宝贵特质之一的寻求突破和进步的进取精神在鞭策你呢。
想清楚以上问题,你就能聚焦如何做才能更好,才对我的进步有用这个重要问题了。
那在众多迷雾般的欲望与阻碍间,如何拨开迷雾,找到自己清晰且坚定的可行之路呢?
作为职业生涯规划师,这里给大家的建议是用“重要性排序法”:
step1把你想要的都列举出来,然后遵从内心,排除客观原因,按对于你的重要程度排序。注意,要遵从内心。
step2把你的担心都列举出来,反复问自己,你在怕什么,担心什么?这一步要对自己毫无隐瞒全部写出来。
step3以上的担心能不能通过行动解决,如果不能立刻解决,那在行动上加一定时长,可不可以解决。如果可以,那你会勇敢做这个选择么?如果不可以,那你甘心放弃这个选择么?
step4闭起眼睛问自己,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可以是两年内的生活,5年内的生活,10年内的生活,20年的生活日,退休前的状态。
想清楚,只有你真的想清楚了,你才能真正心甘地为自己的选择带来的一系列后果负责,才能在外界刺激强度和频率不断增加时始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不自责,不怀疑,坚定的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