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刘邦为了刘家天下日后能坐得稳固,不惜将那些一起出生入死的功臣都一个个的给杀了。
而后还杀白马为盟,遍告天下——非刘氏不能称王。
刘邦的想法是挺好的,铲除了异姓王,然后封给了自己的子孙,都是自家人嘛,这就大一统了!
哪知道,一牵涉到利益的问题,自家人动起手来,也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和他当年对付外人一样的心狠手辣!
到了刘邦的孙子,就是汉景帝期间。以吴王刘濞为首的几个王国的实力越来越大,欲望也欲加膨胀,时刻准备谋反,想着一举取代中央,自己来做皇帝。
不过,说来也对啊,都是姓刘的,凭什么你可以当皇帝,我不可以?
看看形势不妙,景帝就采纳了御史大夫晁错的建议,实行“削藩”,开始削减这些独立王国的属地和权力。
吴王他们当然不干了,联合造反了。
所谓师出有名嘛,刘濞等人不愧是刘家子弟,个个聪明绝顶。他们可没有说,我来造反了,来抢你这个皇帝的位置了。
他们出兵的原因是:“诛晁错,清君侧”
就是说,皇帝身边有个奸臣叫晁错。这个家伙坏得很,他离间我们刘家骨肉,想搞乱我们大汉天下!所以,我们一起去把他给揪出来,为国家除害。
说得是冠冕堂皇,可谁都一眼就知是个借口,你就是眼红皇帝这个位置呗。
那汉景帝也是内强中干的家伙,一看到叛军来势汹汹。哎呀,来真格了!堂堂一国之君,吓尿了。
“如果他们能够撤兵,我又何必舍不得晁错一个人呢。”
于是,文景帝把晁错给腰斩了,然后派人发诏书,说晁错这个坏人已被我杀了,刘濞你们可以退兵了。想得美,刘濞连诏书都不接。
“现在我也是皇帝,为什么要下拜?”
晃错白杀了!
可怜晁错一心一意为自己的老大办事,老大却只是把他当颗棋子。
虽说,这是个计策,可说到底一个大臣的生命,在皇帝的眼里根本不是个事——管它是不是真的,先杀了试试看,万一成了呢?
幸好,太尉周亚夫很能干,善于用兵。巧用妙计,把叛军杀得一败涂地,不到三个月七国之乱平定了。
问题又来了!
你个周亚夫这么快平乱有意思吗?你不会慢慢打,打个三年,十三年,不好吗?你知道韩信是怎么死的吗?
到了后期,景帝想着周亚夫过于能干,而且心高气傲的,经常和他对着干,怕太子日后对付不来,最终弄了个牵强附会的罪名把他给关入了大牢 。
一代名将,最后落了个在牢内呕血而死。
是不是很熟悉啊,这手法和当年刘邦对付韩信,彭越等功臣是一样一样的。
看来,韩信被杀根本没有什么冤不冤的,晁错,周亚夫也一样。皇帝想杀谁就杀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