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成长》中提到人的职业发展路径有两种,一种是线性成长模式,另一种非线性成长模式。
线性成长的模式就是相信任何一个人的成长是由单一维度的要素来驱动的,只要在单一维度下持续的努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一定能够持续获得成长,且成长速度较为稳定可控的成长模式。比如你觉得你努力学习就会成绩好,你吃的少就会减肥成功。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你努力学习未必成绩好,你吃的少爷未必能减肥成功。
在一个复杂的环境中,你的目标不一定通过一个简单的线形模式去实现,真实的情况是它符合一种非线性成长模式,就是说一个人的成长轨迹是要通过很多不同的维度要素来驱动的,它实际上是一个曲线,这就是非线性成长模式。
所以你的职业生涯靠努力工作,争取升职也是没有办法维持安全感的,因为这条曲线跟社会大环境、行业发展、老板心情,甚至是老板老婆买了几个名牌包包有关。那我们该如何度过35岁的这个职业分水岭呢?
查尔斯·汉迪的《第二曲线》中提到“s曲线能够解释这个世界上几乎一切的发展和演化规律,所有事物都会经历从诞生、成长、成熟、衰退,到最后结束的过程。而对应到我们的职业发展中,我们需要在当下职业发展的第一条曲线滑过顶点的时候,就开始重新找到一个新的破局点,发展职业的第二条S曲线,要么晋升换赛道,要不换到更有机会的行业,说到底就是早做打算。
但这个过程是需要投入巨大时间和精力的,我们需要耐下心来,抛弃浅层的娱乐,发展自己新的能力,才有可能发展出我们职业的第二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