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吃饭的时候,姐姐又开始了。玩筷子,玩玩具,看饭就发愁,一坐吃饭桌子,就浑身痒痒。
看着妹妹吃饭香喷喷的劲儿,都叫人流口水。再看看姐姐,好气。本来没打算发火,没忍住,敲着玻璃桌子,扯着嗓子喊到:不好好吃饭,干嘛呢是?
也许是姐姐玩的很投入,也许是我嗓门太大,也许姐姐压根就没想到我会发脾气。姐姐吓的一哆嗦,转过脸,眼里含着泪,就开始哭了。
嘴里含着一口米饭,太委屈哭着,又咳嗽起来!
看着饭桌上的玩具,我恨不得把他们全部丢掉。这样的想法,特像银河补习班里闫主任发现马飞书包里的飞机,立刻拿出来从楼上摔下去,不管不顾学生的感受。
马飞有多喜欢飞机模型就有多绝望!
飞机摔的碎了一地,还要恶狠狠的非常嫌弃的告诉马飞,中学不是幼儿园。
为什么看不到学生的本身的需求,除了学习,其他都不被允许。现在的教育界大都利益化,只抓升学率,看不到学生,学生被限制在一个框里,有任何想出格子的人,绝对是惩罚对象的第一人。
试想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复读机机器人怎么能创造出新的价值呢?
我国诺贝尔奖获得者少之甚少,也许从小开始就被限制,限制让思维成了一种习惯,也是失之交臂的一个原因。
银河补习班最鲜明的几个论点:1.对孩子绝对的尊重2.反对寄宿制3.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银河补习班马工的教育理念,就很让孩子放松。陪伴孩子一起疯耍,相信孩子,允许孩子的天性,激发孩子思考,满足孩子的欲望。做到这些都基于真正的看到并尊重孩子的本身。
银河补习班里好多剧情都在分分钟打脸,打的非常到位。
妈妈说:我是他妈我是为他好。
马工说:再没有比,我是为他好,更恐怖的借口了!
好多父母自以为是的为他好,就试图掌控孩子的一切,看不到孩子的本身,又何谈尊重呢?
马工给马飞买电脑,只为了孩子开心,看到了孩子的需求,而不是评判孩子的需求。孩子的任何需求都不应该有罪,可是很多家长都觉得满足孩子的欲望是有罪的,见不得孩子开心吗?
之前看过伊建莉老师的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对于寄宿制的论点,我的感受是未来我的孩子在成年之前都不要住校。
马飞从寄宿制变成了走读,被认可的马飞,变了,变成了马飞自己。很多人穷极一生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只希望未来孩子上课的大环境可以自由开放一些,不限制孩子的天性。学习,要学而思。知道学的是什么,为什么而学,思考出来的东西才有意义。
这让我想起《窗边的小豆豆》,好幸运有这么一所学校巴学园,被接纳被爱的小豆豆何其幸运。巴学园对于没有上过的孩子来说,就像一所拥有神奇魔法的飞行屋。好羡慕,好想读这么一所学校,好想我的孩子也这么自由!
我希望我的的孩子,可以在广阔天地里奔跑,孩子的世界不该那么沉重!
我还在旧的教育理念徘徊,在新的边缘,所以自我还在不断学习成长,有了矛盾,才有解决之道,才有发展空间。
目前的状况,不是孩子有问题,而是家长有问题而不自知。
看到姐姐的样子,我又错了。我向姐姐道歉,姐姐说她最喜欢妈妈了,听得我鼻子酸酸的。
下次再想发脾气,先冷静3秒。
以前对生活充满正能量,大家都说我是小太阳。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失去了方向,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我的变化我自己都不认识自己,看到以前的日志,才发现以前那么热爱生活。
能量低的时候,就要充电。
爱自己,相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