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寨两国 是 瑞丽 市的网红打卡景点。提起这里来,恐怕不知道的人极少。
“ 中方 一侧称为'银井', 缅甸 一侧称为'芒秀' ”
“一井两国”; “一树两国” “一桥两国”……
等等,停!一!下!。今天我们暂且不去打卡,先把肚子填饱再说。
寨子里的食物,冠名都是“傣族风味”,我们问了店家,很多食物也可以说就是 缅甸 风味。
就和寨子里的人们常常互相往来沟通一样,饮食习惯也是基本相同的。
↑ 炒饵块:第一次看到配两种酱料的。一种红辣椒酱,一种甜炼乳酱,我们这群喜欢吃辣的 重庆 人第一次爱上甜酱啊,是不是因为饵块更适合甜酱的包裹口感更佳呢?总之,强烈推荐甜酱饵块:)
泡鲁达:比起整杯的西米、紫米等等,我更喜欢那几片金黄的奶油烤面包与入口爽滑的椰丝。
↑ 以上两种都是 缅甸 风味的食品。
↑ 牛油果在这里随处可见,用果实打成的饮料虽然风味独特,但滋味美妙无穷,强推!
尝遍 缅甸 风味小吃后,一踏出店门,就看到成片的果树在蓝天骄阳下绽放着绿意,不,不光是绿意,也绽放着南国风情。
这便是火龙果树。
正在建设的建筑,已呈现出小乘佛教庙宇的轮廓。以塔为中心, 塔下 即庙堂殿宇。
建成的庙宇,金碧辉煌,在湛蓝天空下熠熠生辉,在凤凰树环绕中光彩照人。
据介绍,这座塔是 缅甸 仰光 大 金塔 的微缩版。
但在我心目中,这就是中缅街大 金塔 ,塔佑两国。
塔顶的金铃发出清脆的响声,细细的,却穿透清风,直达天地之间。
塔顶、廊檐上的金铃响声不绝于耳,这声音串起了寨子中的树木残荷与每一个建筑。
跟随着铃声,我来到仿 缅甸 朝圣地“金岩石”的 螺丝佛塔前,下午的光线将飞来石前的金箔照亮,仿佛照亮了历史长河的瞬间,我看到佛祖将自己的头发放于飞来石之上。接下来的几百年,人们为了保护佛祖之发和飞来石,自发为其贴上金箔,上方又建起 金塔 。时间照亮了灿烂文明,文明也点亮了岁月长河。
行走在路上,地面时不时有一些这样的格子,格子里装满了文字,教你快速学几句 缅甸 常用语。
下图意思是说这里的东西都可以议价吗?
寨子以一些沟渠、树篱作为天然国界,并没有高墙铁网之阻。虽说“银井”这边的游客并不能到芒秀”那边去(穿越国境罚款500元),但用手能触摸国境线外的树木,通过双眼也能轻而易举看到对面人们的房屋、他们的生活等等。
比较有意思的是, 瑞丽 这边游人如织、好不热闹;而 缅甸 那边却十分安静,只有偶尔经过的三两行人、或开过的一辆卡车,为我们勾勒着有关“芒秀”的映象。
走着走着,就来到了网红打卡地NO1:“一荡两国”。只要秋千荡过后方的树篱,就能到达 缅甸 国境内了。
看上去确实很近,国境线就是秋千后方的灌木丛,但实际上是很不容易荡过去的呢
和我们同时间坐上秋千的游客都没有 成功 “荡”越国境,当然也包括我和小葵啦
不过,也许你就是下一个“闯关 成功 ”的人哦,赶快来试试吧:)
这里是网红打卡点NO2 “一桥跨两国”。
其实并没有真正跨越国界,不过据说这座桥是中缅民众共同修建的, 友谊 之桥梁也能超越国界,连接起彼此的心。
据说桥面上镶嵌的玉石都是真的,我们也不知 道真 假。不过,确实能看到有好些石头已经不翼而飞了。
这里是“一邮箱跨两国”。
不知道是否在发挥其作为邮箱的作用,不过,邮筒的设计突出民族特色,与蓝天的配合也相得益彰。
这是“一树两国”。是 缅甸 朋友捐献给“银井”这边的礼物——树化玉。
树化玉是玉化的硅化木。它虽然属于硅化木,又因其晶莹剔透的外表而区别于普通硅化木。在漫长的地史过程中,原始森林被博大的自然力量埋葬于地下,经过复杂的化学作用,才形成了这样的珍品。
蛋白质玉髓构成了玉石般的树木,这光洁的外表、斑斓的色彩,就好比两国人民的 友谊 深厚,根植于心。
银井寨 内每天还有数场歌舞表演,名为“一歌舞两国”。表演半小时左右,其间有傣族舞蹈、景颇族舞蹈以及 缅甸 摆手舞。
其实最吸引人的还是摆手舞吧,因为都是 缅甸 籍演员演出,而摆手舞的形式也比较独特,头上顶着罐子,双手的动作来回就那么几个。而且 缅甸 演员们都涂上了自制防晒霜,这妆容也并不常见。
演出费用包含在门票内,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观。
寨子里傣族、 缅甸 形式的建筑比较多。
还有各种植物, 比如 缅甸 国花龙船花、凤凰木、鸡蛋花等等。这些植物也与佛教的“五树六花”相关。
出寨子后,旁边有很多商铺正在出售各种小工艺品,琳琅满目,价格也算合理。
不过相比起小工艺品,我更喜欢这些商铺楼房的形式,颇具民族特色。
可以看出普通楼房的式样和庙宇也有异曲同工之处,就是顶部都有类似塔楼的设计。
这些建筑和蓝天白云的搭配总是那么融洽,塔楼直攀天穹,天穹也回应于塔楼。在南方,看着眼前的风景,总是给我源于自然、筑于自然、融于自然之感。
每一张照片,每一个文字,采采卷耳都坚持走心原创!
尊重知识产权,谢绝任何形式搬运!转载请联系采采卷耳授权!
喜欢的亲们请订阅关注分享哦,和采采卷耳一起踏遍繁花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