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我参加了一个由加拿大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欧盟商会、美国商会和香港商会举办的慈善活动。
活动上有残疾人的表演,很惊艳,让人拍案叫绝,能看出来,他们有如此出色的表现,离不开明确的目标和严格的训练。
在活动会场,我再次和S相遇,这是我最近和他第三次相遇了,他比我年长很多,已经是成功的老板了,对于我这个刚刚创业的人,S给予了我很多的尊重。
S说他正好在附近有他的别墅,问我要不要在活动后到他那里坐坐,我很爽快的答应了,但我没想到的是,之后的谈话,为我开启了一扇门,让我知道了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来到别墅三楼,我们一起站在阳台上,看着远方的山和湖,S问我,有没有什么信仰?我说,信仰这方面,我确实做过比较,综合来看,我更倾向佛学。S问我,什么是佛?我答不上来,只记得电视剧《天道》里,王志文说过,佛乃觉性,但我不敢确定。等S告诉我,佛就是觉。
我理解的觉性需要开悟和顿悟,我跟S说,我看网上有这么两句话,说思考是天才的壁垒,优秀是规则的圈套。S问我怎么解释,我说一个人真正能提升层次,靠的不是思考,而是灵感和顿悟,人的觉悟很有很多个层次,每一个层次的思考逻辑都是不一样的,思考只能在一个层次上解决问题,但不能把人带离所在的层次。S深表认同。
我们都看着对面的山水,心旷神怡,S说,在咱们欣赏这些美景的同时,我们就已经着相了,看着这些就已经失去了对外在判别的能力,佛学里讲五蕴皆空,我们是否存在,都是一个问题。
我说没错,依靠感官世界去思考,和开悟还是本质区别的。我看《道德经》,道和理其实是两回事,理是一个东西构造的原理,比如一把椅子,从木材、零件、组装、拼接都是有章法的,造一把椅子,这是理。但是,这把椅子在哪里生产,在哪里经销,会运到哪里,有几个买家经手,最后废弃在哪里销毁,这是道。在感官思考的世界里是无迹可寻的,但它依就是规律。理是静止的,道是动态的。只有处在道上,才会有发展。
S说没错,你看街边做同样生意的两家店,为什么人们只去那一家,说明人家有“道”,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我们感官是理解不了的,只能体会和感悟。就像你在活动上说的,那家老板能把日料做的那么大,那是相当有“道”。
我说是呀,我至今事业发展还在徘徊,困住我的不是理,而是道。S说,作为人,想有“道”,必须发宏愿,而且这个宏愿不是自私,而是利他的。你之前说你想成为世界级的项目经理,虽然接近过成功,但毕竟还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就容易入魔。
我终于明白了自己为什么发展如此坎坷,因为没有宏愿,不能积累底蕴,打好基础,不能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也就不在“道”,事业徘徊不前,也就不稀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