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官员的休假制度

      中国的休假制度早在秦汉的时期就有了。

      西汉的时候,休假制度基本形成。汉代的官吏供职期间一般都住在官府修建的房屋当中,不与家人同住,五天可以休假一次回家看母亲。

      除了类似周末的休假外,汉代政府还规定了节庆的假日。从冬至开始,百官都要放长假休息,休完假了之后,再另选时间开始办公。

      南北朝的时候,开始出现了官吏间相互轮休,轮休制度。因为比较符合人性化的管理,开始被各个朝代采用,从唐代开始,不再关注值班的官员,下午以后就可以回家了。因为大部分的官员可以回家,可以和他们的家人住在一起,因此没有必要每五天做一次短期的休假,休假制度,从五天休一次改成了十天休一次。

      宋代休假制度基本延续了唐代,但是比唐代还要再宽松一些。那时候有休假,提前是要告假的。如果你没有提前告诉他,就会被罚钱,甚至是罢官。

      唐宋时期,除了几天一休之外,还有许多的节庆假日,唐宋都有五十多个各类节庆假日。唐代重要的人物生日也是放假的。重要的人物主要有三个人,老子、释迦牟尼和皇帝。老子诞辰。佛诞放假一天,皇帝诞辰放假三天,到了宋代老子诞辰和佛诞的假日就取消掉了,只剩下皇帝的诞辰。如果皇帝哪天心情好,或者是遇上喜得贵子等高兴的事情,也会放假到了元朝假日大幅减少。

      在元朝的统治者看来,生命在于运动,工作就会休息。官吏们全年的节假日减少到了十六天。明清之后,假日也变得很少,许多假期被完全免除了,少有的假日也要皇帝特批,才能够获得。这段时期全年只有三个族群,就是春节、冬至和皇帝的诞辰。同时,由于维护孝道的需要,因为你是家中的独子,像上级说你的父母生病了是可以休假的。那么古代的学生们有没有假期呢?有每年的五月,有田假,出生于农家的学生都会赶回家里去帮忙。好了今天就讲到这,下期再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