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介绍大家读两首古诗,都是出自名将军之手。
01
岳飞的诗
岳飞将军不仅是一代名将,民族英雄,更是杰出的诗人、词人,他传世作品不多,但是,几乎每篇都是杰作,比如这首诗歌:
池州翠微亭
经年尘土满征衣,
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
马蹄催趁月明归。
1135年,岳飞率兵驻防池州,游览城东南齐山翠微亭时作此诗。诗歌通晓易懂:诗人长年驰骋疆场,战袍上洒满了灰尘;今天, 终于抽闲登上齐山,浏览翠微亭的美景。好山好水怎么也看不够,可已是明月当空,马蹄声又催着踏上了归程。这一“催”字,也暗含了诗人忙碌的军营生活,可能是军情需要,催促他快快回去处理吧!
岳飞的诗词都是出自胸臆,没有什么典故、技法,凭借诗人的一腔真诚的热血,就能感动后世。老实说,喜欢古诗词的人,是很难不爱国的,因为这些作品里所渗透的力量、所传达的精神,真的是震撼人心。
02
戚继光的诗
戚继光(1528-1588),与岳飞有很多相似之处。岳飞是抗金英雄,戚继光是抗倭英雄。倭,是古代中国人对日本的称呼,所谓倭寇,就是日本海盗。倭寇最早出现在元朝,由日本封建主组织日本商人、武士和浪人,在中国沿海进行武装走私和抢劫烧杀,主要是侵扰沿海城市,对百姓生活造成很大威胁。但倭寇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是在明朝嘉靖朝以后,戚继光是嘉靖朝时大臣,他从1546年,年仅十九岁时即在山东沿海抗倭,直到1565年,与另一大将俞大猷水军、步军合力,歼灭倭寇主力,彻底荡平了沿海的倭寇之患。
作为一位戎马一生的将军,他的生活一直是驰骋于疆场的:
马上作
南北驱驰报主情,
江花边草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
多是横戈马上行。
相比起岳飞,戚继光还算幸运,没有被怨杀,但是,结局也是被罢免回家,病死时六十岁。
读中国古诗词,势必要了解每一个诗人的生平经历,如此方可了解作品的感情,才能真的对自己有所触动。令人叹息的是,太多的诗人都是生平坎坷,要么生逢乱世潦倒落魄,要么是生逢盛世而怀才不遇。几乎很少有伟大的诗人是善终的。一代文豪司马迁,著成《史记》之后,不知所终;李白逝于何年不得而知;杜甫病死于舟中;李煜被毒死;李清照死年不明;岳飞三十九岁被害…………这些巨星的人生结局就是这样让人无语。
作为一个个体,他们在历史上留下的功绩远超常人,可是他们的人生却又是如此不堪。我们怀念他们、敬仰他们,可是,我们愿意做这样的人吗?如果我们的时代也有这些以身许国的人、一心为民的人,我们会善待他们吗?
首先,我们通常没有这些人的才华,其次,恐怕也难以安于清贫,一心去追逐学问,追求个人抱负。作为一个文学专业的人,我常常想:学习中国文化究竟要学什么?儒家说,知识分子的使命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真可谓大矣。很显然,社会需要这样的知识分子,可是,历史上的硕学大儒们有几个有好的结局呢?而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好人是在为有意的坏人和无意的坏人们压榨着呢?
从我自己来说,也觉得真要用心做学问,求得真才实学必须要远离尘嚣,静心钻研,这样当然就没有精力去追逐物质,也就难免清贫。
生活就是这样悖论。“人生如戏剧,好演员有时会当叫花子,而三流演员有时会扮演大爷”。但是,吾慕古人之高义,心向往之,虽清贫而无悔。不知读者诸君,同予者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