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
原文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题解
孔子在这一章中,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一,就是小人因私利而结党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则不同,他做事总为多数人着想,能与众人和谐相处,但不与人相勾结。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孔子这种思想就有积极意义。
朱熹在《四书集注》中注道:“周,普遍也。比,偏党也。”。“周”“比”两字都有与人亲厚团结的意思,但二者又不完全相同,周是为了公,比是为了私,君子办事与人团结在一起,是出于公心,而不为私。在平时的修养中,也是去其私心,存期公心,不会为了私利与人勾结在一起,这就是周而不比。而小人办事,汲汲于名利,而不为公。闲暇无事时,心中所想的,也是有私无公,为了趋近利益而与人狼狈为奸结为党羽,一旦利不合,就会马上翻脸,甚至互相落井下石。人处在社会之中,难免会有群体合作的时候,如何合作,君子与小人之道各有不同。
注释
1.周:团结多数人。
比:勾结
译文
孔子说:“德行高尚的人与正道广泛交友,但不互相勾结,品格卑下的人互相勾结,却不顾道义。”
【感想】
1.“比”,比较的意思在脑海中根深蒂固,解释为“偏党、勾结”,还需要好好理解一下,转转弯。(“偏党”——偏向,偏私。“勾结”——为了进行不正当的活动暗中互相串通、结合。)
“比”,比出好坏,优劣,然后按照自己的私心选择依附与谁,当依附的对象被比下来的时候,开始重新偏向更强的势力,为自己谋求更大利益,一副小人的姿态。
“周”,脑海中第一反应“周到”。推己及人,想的周到,做的周到,愿意团结多数人,以公众的利益为重,不会因为个别的小人挑唆而影响自己的判断,拥有自己的主见,和团队一起精进。
2.听了《樊登讲论语》,“周”和“比”两字的甲骨文写法一亮相,对这两个字的释义明朗了起来。
图片:
“周”,独立共处,处于“周”的个人是有着完整的独立人格,有自己的主见,有批判性思维,有原则,有利他心,有奉献精神,和他人和谐相处,达成团结周到的群体,
“比”,相互拉扯,为了一己私利,把原则放一边,互相勾结在一起,看似关系亲厚,实则各怀鬼胎。一旦威胁到自己的利益,便落井下石,以求自保。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孔子教我们识人。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告诉我们君子和小人的区别。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孔子告诉我们如何做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