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对情绪可能有一个误解:情绪是一种不好的东西,我要用理性去思考,最好是不要有情绪。——这其实是不对的。因为,情绪的本质是大脑的一种应激反应。
也就是说,你之所以会产生某种情绪,实质上是因为:
- ① 大脑发现你此刻正在面临某种威胁;
- ② 大脑通过自身的「数据库」做出判断:你产生这样的情绪,有助于你应对这个威胁。
举个例子:愤怒,意味着什么?
- 意味着有某些重要的事情超出了你的掌控,而你不希望它超出掌控;
与此同时,你可能有比较强的「自我特权意识」,希望一切事物如你所想地去运转,将不如你所想的情况视为威胁……
所以,情绪是一件坏事吗?
并不是,因为它的存在就相当于告诉你:
- 你存在某种弱点和缺陷,而现在发生的事情,正好命中了你的弱点,你需要去正视它。
你唯一需要警惕和克服的,就是「盲目地按照情绪的指示去行动」。
还是那句话:情绪负责提供警告和建议,但决策权一定是在你自己手上的。
那么,当你产生情绪时,更好的做法是什么呢?
① 对情绪作出回应:
我知道了,谢谢你告诉我。
② 让理性参与讨论:
现在我们面临这样的情境,你认为我们应当怎么做?
③ 作出冷静的决策:
把情绪的提议作为选择1,把理性的提议作为选择2,综合两者,作出自己的判断。
④ 调整大脑的模式:
大脑会记录你经历的每一件事、每一个行动,因此你的行为,就是在告诉情绪「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境时,你可以控制一下你的输出功率」。
许多朋友可能会有一个困扰:觉得「我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所以「我是一个很不理性的人」,乃至于对自己感到沮丧、失望,觉得自己很失败。
我想告诉你:不是的。
容易产生情绪,容易对外界的刺激起反应,意味着你的预警系统和应急系统非常强。
这是一件好事,而不是坏事。
容易产生情绪并不可怕,关键是不要让情绪单方面地主导自己的行为。
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让理性参与进来,通过让理性和情绪保持平衡,来控制自己的决策和行动。
这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是我给自己设定的一个目标,一起加油。
<<< L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