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疫情,让我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惰性。就像一只蠕动的虫子一样,在某个小角落蜷缩。
说实话,我并不无聊,我可能有无数的事情可以去做,但就是找不到一种外在或者是内在的鞭策力。即使每天的时间还是24小时,可这24小时被空洞的内心放大到千丝万缕……
每天早上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起床,如果不想起,我可以再次闭上眼把自己的梦延长到千百倍。当然,有时候也做一点事情,比如用豆浆机打豆浆给家人喝,豆浆打好后倒成4杯,我和弟弟一人加三勺白糖,爸爸妈妈不加糖。妈妈先起她就打豆浆。
有时,晒太阳,把洗衣机里的衣服也拿出来晒晒。有时炒炒菜,我炒炒,老妈炒炒,弟弟也炒炒,虽然每顿很平常,但也觉得来之不易,食物并没有从前那样充足,每次开饭前,我们都很感谢,吃一口后,再发出极致的赞美:好好吃!太好吃了!太鲜美了……
以前有人说网络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的确,有时候是那样。但最近,网络却是让人贴近的一种方式,包括自己与亲人、社会、国家,甚至是和这个世界关联,通过网络变得清晰明了。网络上冲击着各种信息,很多时候,我还真辨别不出真假。在这种情况下,相信是必需的,相信什么?我会相信善良、真实、生命的力量,正如顾城的那句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我们一直在寻找这种光明,这种光明是属于每一人的,而不是某一个人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那天,我妈带我去田里挖野菜,她也不知道这种野菜叫什么名字,据说这种野菜在城市里卖得很贵。她边挖边说:“要是这种野菜能解毒该多好啊!那就给武汉人吃去!我在家挖,你送武汉去。”当时阳光很好,热烘烘的,泥土的味道让人头脑清醒。我那时热泪盈眶,就在想:如果世界给了我们做英雄的机会,我们是挺身而出,还是贪生怕死?只不过,大多数人,像我这种人恐怕是自身难保。但,我相信,我们会比自己想象中更勇敢。
结果是:挖回的野菜,用猪油炒后,极苦。至于能不能解毒,我们没有能力研究。
我还能干什么?曾经想特立独行的我,渺小如玻璃渣。我以前最爱晚上做梦,遇到有趣的梦,第二天早上立马用文字记录下来,而现在,做梦做得有些厌烦!
后来,学校开始组织线上教学,这让我有了一些直接的使命感,开始努力地和老师们一起思考课程。爸爸、妈妈、弟弟仍旧无所事事,自我感觉爸爸妈妈对我更加尊重了,不来打扰我,不让我干活。我有了一点存在的优越感,嘿嘿……
每天上午上课,孩子似乎很开心,喜欢孩子们读《少年中国说》的模样,常常敲动着我沉寂的心,那还是我大学时朗诵的文章。那时一直以为梁启超只写了这么几段,实际上挺长的,引经据典也很难读。后来看电视剧《恰同学少年》看到毛泽东他们朗诵这一段,特别感动,心向往之。孩子们,我要加油,你们也要加油啊!
上完课,看完作业,已经是中午。吃过饭去书房看书、写字,深刻地感觉到自己的退步,就像脑瘫。捧了一本《西方的没落》半天看了几页,脑袋迟钝。然后转去写字,真难看!然后躺在床上听书,听着就睡着了,起来脑袋一片空白,不知所云。这几天干脆看小说吧,却看得愤世嫉俗,
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