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希望?
所谓的希望,就是一个人相信自己的明天会因为今天的努力而变得更好。
从定义出发,明天并不会自动变好。所谓房子车子都会有的,实际上隐含了一个前提,前提是从现在开始不断往正确的方向努力。
希望为什么最重要?
没有希望,就没有前进的动力了。没有了希望,人生没有任何意义。那些选择自杀的人,都是因为从生活中感到了绝望。大学有个教证券的老师,他是烟台市的股神。有一节课,他就问同学们:为什么那些在熊市中,亏完了所有身家钱的人要选择跳楼?很多学生说是因为没钱很痛苦,没有勇气面对现实,没有积极乐观的心态....
老师静静地说了句: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已经没有希望了。
那些在牛市转熊市中“押上全部”的人,并且还亏完全部的人,人生充满了绝望。到那个时刻,他们光是想通过勇气来活下去往往并不够。
在练习某种技能的时候,我们若是失去了希望,觉得自己不适合、学不会那样技能。那么一定是学不会的。我时常听到有些人说,自己是弄不懂编程的,所以干脆不去学了。从这个角度望过去,如果对学习某个技能不抱有希望,那么学不会是一定的。
很多人通过报培训班转行程序员,结果很多人来了又走了。发现自己“不适合”,于是又回到了原来的行业。是他们真的不适合吗?编程只是一种技能,就像开车一样,就像说英语一样。不是因为不适合,而是因为失去了希望。
哪些东西让我们在学习技能的路上失去希望?
失望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没有得到如期的回馈。没有得到回馈之后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埋怨这个世界的不公平,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回报;另一种是反思自己的预期是否合理,如果存在偏差就即时修正。
选择前一种的人,往往很快就会放弃,进而“自证预言”。他们常常这么说(或想):看吧,我没学会,我的确不适合学这个。
选择后一种的人是在维护自己的希望,他们知道任何一项技能都不是自己想象中那样简单。需要的重复次数往往比想象中要多一些。
相反,那些失去希望的人往往从一开始就低估了学习任何一项技能所需要的重复练习次数。而后又在没有得到如期反馈的时候,选择了埋怨,进而放弃。于是他们屡战屡败也没什么好奇怪的了。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从来没有过哪怕一次从笨拙到熟练的学习技能的经历。换句话说,因为从来没有体验过那种成功将技能“内化”的过程,于是从来不知道学习技能的时候还需要经过一段“比较痛苦的时期”。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就知道了如何保护自己的希望了。
如何保护自己的希望?
不要低估任何技能的复杂程度。
这事儿我是有深刻的体验的,刚上大学的时候我买了一台笔记本,但是我不会打字,或者说是打字速度贼慢,只用两个指头完成一切动作。然后我就开始练习啊,用金山打字通,按照上面的流程来学习。最开始我以为只需要学不了多久就能熟练了,后来也不知道学了多久,反正每天学习差不多1小时,后来的打字速度才开始蹭蹭往上涨。最开始估计一分钟打10个字就不错了。后来每分钟能够打30个字左右,现在每分钟打60字以上是没有问题的。
前不久又得到老师的指点,说我打大写字母的方式错了,还可以更快。于是我又重新练习新的打法。现在打英文的速度一下子就提高到了每分钟260字母以上。但这个过程也相当不舒服,因为要改变过去的错误习惯,我整整花了差不多三周才改过来。因为这很重要,我写程序都是用英文,所以打字速度越快越好。
重复,是从笨拙达到熟练境界的唯一通路。
你看,学车也是如此。刚开始手脚完全不是在一个频道。天天开,天天练,慢慢地总会达到熟练。编程也是如此,我第一次学习基础的时候,一脸茫然,第二次学的时候就已经比第一次熟练很多了。
时刻关注长期。
学习技能是长期的事情,不是三天两天就会。大脑要建立神经元连接是需要时间的。我有个朋友,他从零开始学习吹笛子,他说他比其他人要“笨”一些。因为同样的时间里面别人都会吹一首曲子了,他是整整再过了半年之后才学会的。而且他并没有偷懒,甚至比别人花的时间多很多。尽管他“笨”一些,但是他最终还是学会吹笛子了。
大学的时候,每次到晚上都能听到他吹笛子的声音。他告诉我因为学会了这项技能,现在都自信了很多。我感觉这是因为他至少成功了那么一次,于是接下来的任何事情都显得没那么难了。于是就显得更自信一些了。从这个角度看过去,把自己的技能打磨好也是增强自信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