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宇宙时代,“云+端”的集中式架构将逐步演变为“云+边+端”的分布式架构,边缘计算将发挥越来越显著的作用。例如,由于大量物联网设备会接入元宇宙,而云端离摄像头、传感器等终端设备和用户较远,把计算任务全部放在云端则会导致网络拥塞、服务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无法满足元宇宙中实时性要求极高的计算需求。但是,终端设备的计算能力往往较弱,无法与云端的计算能力相提并论。因此,我们需要依托边缘计算,将云端计算和智能能力延伸到靠近终端设备的边缘节点。例如,在靠近物体或数据源头的“边缘侧”,我们可让融合了网络、计算、存储、应用核心能力的开放平台就近提供计算和智能服务,发挥物联网边缘“小脑”的作用,满足应用智能、实时业务、安全保障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需求。高德纳公司(Gartner)预计,到2025年,75%的数据将在传统数据中心或云环境之外进行处理。边缘计算与云计算相辅相成,可以形成最小延迟的高可用性网络,还可以实时处理大量数据,共同构成了元宇宙计算体系。
由于数据的爆发,海量数据存储也将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正如我们在第二章讨论的,为了确保数据安全和保护数权,元宇宙中的数据需要以分布式的方式进行存储。我们常说“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但事实上,我们在搜索内容时经常发现有网页消失、链接失效的情况,很多内容由于各种原因被修改或直接删除。因此,目前互联网上的内容并不是“永续的”。我们相信,未来的元宇宙肯定不会像电影《头号玩家》或《失控玩家》中展示的那样,由某一家公司完全控制。元宇宙将是无数人共同创作的结晶,主要建设者是我们这些用户。我们不可能接受自己在元宇宙上辛辛苦苦建设的家园,或是呕心沥血创作的数字艺术品被某个公司随意删除或篡改。因此,元宇宙应具有“永续性”,只要不存在合规性的问题,数字对象就应该被持续地永久保存和访问。
因此,基于分布式存储技术构建全新的存储体系成为大势所趋。利用分布式存储体系,我们可以实现数据的永久保存、快速确权、可信共享、有序流转和隐私保护,可以从技术层面保障数据成为数字资产,让数据价值得以传递,实现数据价值最大化。因此,分布式存储非常适合作为元宇宙数字世界的构建基础。例如,星际文件系统(IPFS)可以让数据永久记录,并可以拆分、加密存储在属于不同主体的多个服务器上,还可以通过“内容寻址”的方式快速查找,同时通过点对点的访问方式减少对网络带宽的消耗和依赖,甚至可以删除重复文件,从而优化节约全网存储空间。
算力领域的创新和建设将是元宇宙时代的一大机遇。META ETF是全球第一个旨在追踪元宇宙相关资产表现的ETF(交易所买卖基金),该基金组合主要包括全球积极参与元宇宙建设的上市公司股票。META ETF主要布局在三大赛道。一是开发元宇宙基础设施的公司,例如为元宇宙提供图像技术处理算力的英伟达,以及提供VR和AR相关硬件的Facebook和微软。二是创建数字世界图像引擎和开发工具的公司,例如图像引擎公司Unity和Roblox。三是元宇宙的内容、商业和社交领域的领先公司,例如腾讯和社交平台Snapchat等。
物联网实现了通信从“人与人”向“人与物”甚至“物与物”的拓展,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极大地扩展了元宇宙的规模,可以把数字世界的指令和变化传递到物理世界,实现双向互动。根据艾瑞咨询的测算:2019年,中国物联网连接量达到55亿个,而到2023年,该数值将增长至接近150亿个。工业互联网则在产业场景下,将人员、机器、物体的连接进一步强化,实现工厂内外部的全面互联。根据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预测,即使按保守估计,工业互联网仅让中国的特定行业生产率和能源效率提高1%,那也可以让中国的航空、电力、铁路、医疗、石油行业在未来15年节省约240亿美元的成本,到2030年将有潜力为中国经济带来3万亿美元的增长机遇。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将实现设备的全面互联,可以将实体产业全面接入元宇宙,进一步加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