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广马开赛的日子,虽然不能去现场跑,但我还是在悦跑圈报了广马的10公里健康跑,我把跑步的时间也定在了早上,与广马同步。张公堤府河森林公园从姑嫂树到市民之家单程5公里,双程就是10公里,这个线路与三环线并行,除了汽车发出的噪声和尾气外,其他条件还是很符合跑步要求的。
前天进行了14公里的舒适跑,这是全马训练计划的第12天,昨天按计划是跑休的日子,可我并没有休息,而是去参加了一场羽毛球联谊赛,晚上聚会时喝了2两白酒,今天早上感觉身体有点疲劳,做准备活动都吃力,原打算这10公里用较快的速度来跑,看来身体不允许。
从一开始起跑,就像是半马跑了10公里时的状态,踝关节酸痛,大腿无力,冷空气吸入鼻腔,像针扎着一样痛,被迫改用鼻子呼吸,放慢呼吸节奏,用呼出的热气来湿润鼻腔,等身体出汗后,才恢复三步一呼吸的方法。
在前面的跑步中重点练习了“三步一呼、三步一吸”的方法,总结了一个口号是“1、2、3,不要慌”,今天呼吸一直采用这个方法。前天的跑步日记总结了步频、步幅和配速的关系,打基础阶段采取“小幅快频”的方法,对保护膝盖,避免受伤是很有必要的。
今天的10公里跑我重点关注的是摆臂,专家们说,摆臂要求是以肩为轴,手握成空心拳,向后摆动时,肘关节尽量往后抬起,手收至腰部,不过腰线,向前摆动时,手心不过胸前的中线,尽量向前方摆。
我在前4公里时一直坚持按照这个要求做,不是很自然,中间经常需要大脑干预纠正,我试着把大脑的关注点放在摆臂上,把摆臂的频率作为跑步的系统时钟,首先让呼吸与摆臂同步,再让摆臂来驱动大腿向前跑动,4公里后,在摆臂的指挥下,身体出现了物理学上的共振现象,呼吸、摆臂和大腿处在同一频率下,突然感觉到了从来没有的轻松、自然、和谐的状态,身体像是与地面产生了悬浮,而脚步像车轮在地上滚动,摆臂像驱动轮子转动的连杆,大家都见过老式蒸汽机火车吧,那巨大的连杆推动火车的轮子转动的样子,与我此时跑步的感觉是一样的。
上坡的时候,我试着证明一下摆臂的推动力量的重要性,跑到市民之家后,有一段40米的上坡,以前跑上坡路时习惯性用腿部力量,结果腿部发酸发软,今天我用力摆动手臂,让大腿不发力,只是惯性向前,结果是身体完全没有以前的感觉,很轻松的就爬上了这个坡,这就证明了摆臂对跑步的推动力量是很大的。
再来把悦跑圈今天和11月6日两天的数据做个比较。相同的地方是:距离10.52-10.53公里,配速7.08-7.09,时长1:15:11-1:15:15,不一样的地方是:今天的步频是196,平均心率是128,消耗卡是722,而11月6日的步频是182,比今天少14,平均心率是139,比今天多11,消耗卡是766,比今天多44。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今天比11月6日跑得更省力一些,今天的步频加快了14,反而是心率降了11,少消耗卡44,这就是摆臂动作做对了带来的好处,身体很明显的感觉到了。
要想跑得久,跑得远,摆臂动作少不了,我觉得,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男子马拉松冠军,日本选手井上大仁的摆臂姿势非常好,大家可以去搜他的跑步视频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