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毕业不到两年的95后,杭漂拿着一个月4k的工资,不断受着副业刚需和斜杠青年热词的冲刷,很焦虑。不断思考为什么我只赚这么点钱,真的是我能力差,只能卖这个价格吗?
为何焦虑
听同龄人说的最多是经常加班,老板压榨,每天有忙不完的琐事。然后问他为什么不换个工作,他说自己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看似是因为加班和琐事导致了焦虑,但是稍微分析一下不难发现,真正导致焦虑的是由于自己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而害怕现在都是在虚耗的一种顾虑。
产生焦虑的原因
焦虑有两个原因,外因是大环境造成的,随着短视频和新媒体地兴起,社会中喜欢分享的群体最先开始发声,他们只描述自己得理想生活却从不写实现状得残酷,只分享生活得美好故意忘却了现实得残忍,这就给那些接收信息的人造成一种错觉:成功是很轻易的。当人一旦有了这样的观念以后,再对比眼前的现实就会不甘、不满、焦虑。而产生焦虑的内因就是当人不甘渴望改变的时候,发现自己没什么特长,也没什么技能,只是一直在虚度,于是焦虑、悔恨。
大环境导致得焦虑是渴望成功;内因导致得焦虑是对自己虚度得悔恨,渴望改变。不管是如何导致得焦虑,都是好事,说明你在思考自身,想要有所作为。那如何改变,从何改变?此时我们就需要盘点自己,知道自己善于什么,缺乏什么,才能有目的地塑造更好的自己。
盘点自己
"我是谁?"最简单又最难的问题。埃里克森人生发展八阶段理论里的第五阶段讲述了人在青少年时期面临社会需求或社会冲突时会感到困扰和混乱。所以,人在这一时期的主要的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形象,以及在社会群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这一阶段的危机是角色混乱。意思就是人在青少年时期,开始思考并形成心理上的自我,价值观开始确立。
类比于刚入职场的我们,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身份发生转变,为了适应这个新身份,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新形象。现在我们拥有什么,为来又要成为什模样,我们可以运用冰山模型来全面地认识自己。
冰山模型是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提出的一个模型,所谓冰山模型,就是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划分为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我们看到的只是冰山上部的30%,还有70%需要我们去挖掘。
冰山上部的要素是知识和技能
知识即个人在某一特定领域拥有的事实型与经验型信息。比如金融知识、心理学知识、工程项目知识等等,对于知识我们只要花时间就可以掌握。
技能是结构化地运用知识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即对某一特定领域所需技术与知识的掌握情况,比如运用PPT汇报工作就是一种技能
冰山下部的要素是能力、价值观、性格特质和动机
能力相对于知识和技能,更多的是通用领域。
价值观是判断事物的标准。
性格特质是个人的行为偏好。
动机指在一个特定领域自然而持续的想法和偏好(如成就、亲和、影响力),他们将驱动,引导和决定一个人的外在动机。
冰山上部知识和技能是平时直接应用于工作的,直接影响效率,但至于喜不喜欢这份工作,就要由冰山的下部来决定。
有了模型之后,通过盘点,我们可以很快总结出冰山的上部,至于冰山的下部,我们可能需要借助工具做进一步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得出结论。
我很难直接说出自己具备哪些能力,对于能力这个名词,我了解的也不多。那如何盘点自己的能力?多尝试,多总结,多听反馈。工作中那些让你得心应手的工作对应所需要的能力;你常常在哪些方面被别人表扬或者批评,这里面所需要的是什么能力;职场中常用的9种能力有:说服影响力、逻辑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自我营销能力、公众表达的能力,针对这些名词,思考自己哪些行为是与之匹配的。
在认识了能力之后,回想起以前在面对挑战的时候,出于畏难心理总借说自己能力不行来推脱,可实际上可能只是缺乏与之相关的知识,或者是某个技能有所欠缺。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只需要去了解一些与问题相关的知识或者刻意练习某个技能就可以从容应对这个问题。
价值观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其中很大一部分内容在我们人生早期就已经形成,可能是从父母、老师、朋友或者其他人那里获得的。罗克奇将价值观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终极价值观和工具价值观。终极价值观是个体愿意用一生去实现的目标,比如自由、幸福而工具价值观指的是个体更偏好的行为模式,是实现终极价值观的手段,如善良、正直。
大部分人对现状纠结可能就是因为自己的价值观和目前的工作性质不符,WVI职业价值观测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价值观,然后针对价值观做出一个较为准确的判断。比如说你觉得独立性比较重要,那你可能比较适合做自由职业者或者去创业型公司;又如你绝得安全感比较重要,那可能体制内的工作会更适合你。
关于你的性格,你会如何形容自己的性格?内向或外向?大多时候,我们是知道自己是一个怎么样的 人,但是如果让你更具体的去描述其特性可能就会比较难。其实我们可以借用MBTI性格测试来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性格。MBTI从4个维度分析性格
精力支配:外向(E)/内向(I)型
他们的差异在于把注意力集中在何处,从哪里获得动力。外向型的人偏向专注于外在的人和事,倾向从外界获得能量。内向型的人则专注于自己的思想、想法及印象,倾向于从独处中获得能量。
认识世界:感觉(S)/直觉(N)型
差异在于获取信息的方式不同。感觉型的人注重实际,偏爱程序化和制度化,并且关注细节、脚踏实地。直觉型的人更加着眼于未来,通过直觉洞察世界,注重可能性及预感,从潜意识和事物关系间的关联来理解世界。
判断事物:思维(T)/情感(P)型
体现在两种人做决定的方式不同。思维型的人运用理智和逻辑处理问题。情感型的人则依赖个人价值观和情绪做决定。
生活态度:判断(J)/感知(P)型
体现出两种人认知过程的不同。判断性的人喜欢控制偏爱结构化和组织化的世界。感知型的人灵活变通、顺其自然,对任何意见都抱开放的态度。
冰山的最底层是动机,很多人很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但是每天都坚守在岗位上,他们上班很累,因为他们是靠意志力在上班,但是如果你热爱这份工作,那你可能就会觉得做得很轻松。动机是让我们维持并促进我们朝向某个目标前进的内在作用,引起动机的条件是需求。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求,需求主要有三类:
成就需求:追求卓越,制定有挑战性的目标的需求。有这类需求的人,往往喜欢那些不重复的、有挑战性的、能够看得到成果的工作。
权利需求:影响或控制他人,并且不受他人控制的需求。有这类需求的人,往往喜欢做那些能够对他人带来影响的工作。
归属需求:建立友好、亲密的人际关系的需求。有这类需求的人,往往喜欢在关系融洽的、非竞争性的环境下工作。
认识自己的需求,然后针对自己的需求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有了内驱力,你就不再是靠意志力在做事。
当你用冰山模型盘点完自己之后,收获最多是对冰山的下层理解,至于冰山之上,你欠缺什么,想掌握什么,只需要有针对性的学习就可以很快的获得一些你想要的东西。附:冰山要素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