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古书无兴趣,《古书之美》买下来纯粹对庆山的喜爱。
曾翻了几眼,没看下去,搁置很久,有点潮湿空气晕染的旧痕。本预备学习下杰克韦尔奇的伟大思想,下单数日才发现无货,一气之下退了货,不能忍受3天不到货的快递!!!
但为了一杯咖啡配无法久享的阳光,下楼去等快递小哥,不是咖啡有多香,而是阳光太诱人。人就是感性的理论高手,延迟满足并不奏效。
或许宅家N日,心境有变化,朝佛走了一小步!再翻了古书之美,瞬间被立面的插图吸引,两日之内阅读两次,还刻意铅笔划线,未敢伤书。
每个书法都有心动的美感、传递着主人的专注和精神气质;小小的插画,扑面场景感。很少有这样的读书体验了,光是一些书籍的装订之美,就能感受其中的用心,也叹现在的精神生活实在是单调而粗糙。
不是一本专门介绍古书的书籍,对一位收集古书的现代人士的对话访谈。这位现代藏书人的世俗感、出世精神、精英意识、责任感、无力感、对自己沉溺藏书的各种坦荡和不求答案的一世之乐在言语中都能清晰的传递。
在缓慢中有丰富的流淌,在放空中有笃实的基底。很些对话和作者自己的思考,倒是让人心生戚戚,是庆山惯有的生命哲学思考。
其中一段,很有共鸣:
对待我这些随心所欲的问题,他的态度绰绰有余,机警进退,同时也是性情中人,并不遮掩内心。应对现世的犀利、警惕、刚硬、分明,如同一句华丽而完美、克制而周全的盔甲,底下边角则露出一袭淡淡有褶皱的青布衫。
我安然于心对他不做任何预设,并觉得人的复杂和矛盾的种种层面都是合理存在,是让一个人展现出美感和丰富的基底所在。当人能够坦然自若地谈论和剖白自己的态度和观点,的确是一种源自内心的自信。
二人看人看事的开放心态和不设防的自信让我很是欣赏。
也想平时我们人与人之间深度的多元化的交流和认识是很少的。不单一标准的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和现实的能力也是极度缺失的。
每个人其实都是一个宝藏,外在评价标准和价值体系很容易就把人分类和分级,既没有能力认识自己的深度和复杂性,更没有能力认识他人。
彼此之间多元的平等欣赏、尊重自然也少。所谓有趣的灵魂,一半因为自己无趣、弹性欠佳,深度可目测,一半因为刺激满足人欲望的东西太多,实在没有必要花太多心思去深度认识另一个人的深不可测吧,直接评价和利用性价比来衡量人,确实来的更容易些。也许是人与人之间不可避免的失落吧。
其实认识自己的恶与善,欲望与人性就是一个很深的课程,这个课程及格,才能勉强算开启识人断物。人就是穿了一层层衣物和戴着一具具妆容的人儿,有时人模狗样,美图十级。有时蓬头垢面,素颜厌人,上西装,下裤衩,无妨,都一样。
认识自己到一定深度,方有能力开启另一个对手的深渊之路,一层一层剥来欣赏和厌恶。但同时也不会轻易对别人的深浅做过多主观的随意评价。所谓朋友不在多,前提是对方都有足够的好奇心和开放性,够深够碰撞也足矣话人生,但也这往往最难得。
人与人交谈太多盘旋在观点的自我佐证,暗自证明自己是理论的高手,鲜有产生新的东西。自己曾经在这个理论界混迹多时,除了磨了光阴,自我胜利安慰,并无其他战果。现在时不时也容易拿起理论高旗,可见人之劣根性和江山难易。
古书之美,被我看到的人性,说多了,也真是又加了一层文艺青年的新妆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