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江湖飘,要挨什么刀?怎么样才能更好躲过各种刀?江湖即是人心,这个江湖这么混?这么才能变得更好?
课程:组织行为学
老师:任颋
组织行为学是什么
一开始我上这个课是懵的,组织行为学是个常听但又很难理解的词,我对组织行为学的理解,即为:研究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以及这些个体组合起来形成的组织的行为及其背后的动机,提出一整套理论和方法,提升个人和组织的绩效表现。简而言之,即为:人在江湖飘,要挨什么刀?怎么样才能更好躲过各种刀?江湖即是人心,这个江湖这么混?这么才能变得更好?
组织行为学重点还是研究在组织中的个体,基本把我们常见的各类社会学人类学对个人的研究理论都包含进来:
1、人做决策的动机和需求是什么?(根源)
2、基于此,人会表现出怎么样的态度和行为?(结果)
3、到达这些行为的决策过程和模式是怎么样的?(过程)
4、还有什么样的外在因素导致了他们会这样?(外因)
5、这些个体组合起来,会形成怎么样的组织?(组合)
6、这些组织和个体,应该如何沟通和管理?(管理)
7、这些沟通和管理导致的权利、政治、冲突和谈判又该如何应对?(应用)
弄清楚管理学的对象是人
人类最大的优势是智慧和分工,我们没办法用管理工蚁的方式去管理一个组织,从管理学导论中,我们会学到很多管理学的道理和办法,可是最终管理学的对象一定是人。搞清楚了这点之后,我就明白了为什么这一堂课会放在最前面。倘若我们脱离人去谈管理,基本上是缘木求鱼的。而研究人,研究人在组织中的行为结果和原因,本身就是社会学人类学的一个基本诉求。
承认人的能力和性格的差异性
管理是实践科学,不能用人人平等这种虚幻的意识形态去做决策,我们一定要承认个体的能力差异,并承认有些能力差异是不可能靠态度去弥补的。据此,我个人认为,组织管理者一定要深刻的意识到,公司不是学校,这是我作为初级管理者经常看到并犯的毛病,带着书生意气和理想主义,是不可能管理好一个组织的。一定是基于员工的能力、潜力与岗位的适配性,来组织一个组织的运行,切不可带着圣母心,否则最终会把组织带入万劫不复之地。
马基雅维利主义
马基雅维利主义,即个体利用他人达成个人目标的一种行为倾向。该术语包含两层涵义:第一层涵义是指任何适应性的社会行为,根据生物进化论自然选择总是偏爱成功操控他人行为的个体,这种不断进化以适应社会互动的能力是不考虑互动是合作性的还是剥削性的;第二层涵义就是特指非合作的剥削性行为,其涵义源自管理和领导力的“黑暗面”。马基雅维利主义领导者的主要特征:
第一,缺乏人际关系中的情感;
第二,缺乏对传统道德的关注,对他人持功利性而不是道德观点;
第三,对他人持工具性而不是理性观点;
第四,关注事件的完成而不是长期目标。
对比一下,是不是发现,这样的管理者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我们很多精英教育出来的管理者,就是这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和“高马基雅维利主义者”,德才兼备,难。目前整个社会快速发展和割裂中,快速的形成物质主义和马基雅维利主义为主流的管理思路(口里都是主义,心里都是生意),正在摧毁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信任和潜在心灵契约。从这个角度,古老的师徒制有其值得学习的部分。
严已律人、宽以待己的归因理论
人习惯性的将成功的原因主要归结为自身主观因素,而将失败的原因归因为外在因素,否则就会产生知觉失调,自我撕裂和痛苦。孔子曰吾三省吾身,这的确是圣人所为,真正客观的反省自身,是反人性的反欲望的,是极其艰难的。
如何应用这种常见的人性呢?厚黑模式下,要给领导的成功找自身的原因,要给领导的失败找客观的理由,要给下属的成功找客观的原因,要给下属的失败找自身的理由。
如何做决策
理性决策的最重要点,是要找到信息和效率的平衡点,信息最大化,效率就低下,反之则反。大多数管理者在做决策的时候,会权衡利弊得失,其实最先要权衡的,是信息和效率的平衡点。每个决策背后,一定是有些锁定的因素,而你的信息来源和可靠性决定了你做出决策的这些基础锁定因素,是否真的可以锁定。我们习惯了轻易相信启动信息,从一开始就容易出现方向性错误——所谓do the right thing,本身就包含了一个隐藏条件——get the right message.
总结,我在整个组织行为学的课程中,更多的是看到组织的细胞——人,而搞清楚了人,组织才变得丰满和真实起来,我们有时候往往困惑于为什么这个公司会变成这样,其实从这个组织的结构、时代背景,就能推出在这样的江湖中,人是如何做决策和表现的,因此也就不难分析出为什么会如何,并逐步分析出解决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