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们相处时都喜欢说些善意的谎言,比如要和一个人打招呼,只要对方不是太老或太小,都会用一个简约的词称呼——“美女”(“帅哥”)!
若是遇见老熟人或老朋友,多久不见啦,都会表情夸张的惊呼一声:呀,你还保持的这么好,好年轻!——其实,对方已经是眼尾纹明显、皮肤被地心引力拉着往下掉、雀斑老年斑遍布……
好就好在,无论是被叫“美女”(帅哥)的,还是被夸“保养好”的,都面带笑容,乐呵呵的一笑而过,开心一刻就好,谁都不往心里去,因为——自己的年龄自己知道,自己的衰老自己明了。
尤其是满头发丝,它是不说谎话的。
有一个年近不惑的女性朋友,一天清晨惊慌失措的打电话给我,说,不好了,不好了,刚刚在镜子里发现自己有白头发啦,好几根呢!
这个平时性格活泼开朗又俏皮幽默的朋友,唠唠叨叨的详细地诉说着发现白头发的心情,说她怎样对着镜子寻找出几根全白或已经灰白的头发,并毫不留情的一根一根拔下,一边拔一边自言自语告诫自己说,你以为你还年轻啊,都长白头发了。以后可要悠着点咯!
你看,头发就这样在沉默中说了实话,透露了你的年龄秘密。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头发和美貌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女孩子们从小到大,通过留长发,剪短发,拉直发,染颜色,扎辫子,甚至剃光头等方式,在打扮自己的同时,精心编织着自己爱美的梦想,传递着爱美的信息。
中国传统自古以来就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古训(见《孝经·开宗明义章》)。
这句话用白话文翻译过来就是:我们的身体毛发皮肤是父母给我们的,我们必须珍惜它,爱护它,因为健康的身心是做人做事的最基本条件,所以珍惜它,爱护它就是行孝尽孝的开始。
想起自己第一次剪掉长发时留短发时,还特别分别拍了剪发前后的照片。看着齐腰的长发一束束掉落地上,心里酸酸的不舍,捡拾起一束保留了好几年。
对于女性来讲,发型不禁能增加女子仪容的俊美,还能体现出女子的年龄与身份特点。
在段成式的《髻鬟品》里就记载了不下百余种发型,其髻名虽多,但基本上是按髻的形态与装饰而命名,如髻似螺,曰螺髻,如髻饰以凤,曰凤髻等。古代女子发型变化,基本上是按梳、绾、鬟、结、盘、叠、鬓等变化而成,再饰以各种簪、钗、步摇、珠花等首饰。
在《红楼梦》第八十九回里写道:但见黛玉身上穿着月白绣花小毛皮袄,加上银鼠坎肩;头上挽着随常云髻,簪上一枝赤金匾簪,别无花朵……
古代女子无论是在发型上还是在衣服和妆容上,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及财物,与现代女子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呀!
长发飘飘,可以说是几乎所有中国男人对梦中情人的基本要求。
“清水挂面”是青春自然美的发型,无需过多装饰,因为青春本身就美不胜收。
卷发、染色,以及各种或复杂或简单的造型,却往往是在青春期之后,女子们有“昨日黄花”之感后采取的“补救措施”。
年纪再大一点,选择性就越来越窄了。大有年龄越大,头发越短;年龄越小,头发越长的现象。
前段时间遇到一个已经年过五旬的妇人。出人意外的,她还留着及腰的长发,发根已经开始有了苍苍的颜色,与明显发福的腰身看起来很不般配。
我问,这么长的头发你不觉得累赘吗?
她说,就是感觉累赘呀,都几十年了,没有换过其它发型。自己也烦!
我问,为什么不剪个短发清爽一点呢?何况年龄大了,头发的质量也开始变差了,尤其出现了白头发,再留长发,好像也不太合时宜了。
我实话实说,她宽容的笑了笑说,我和你想的一模一样呢,但是,每一次我跟老公提起要剪头发的事儿,他都表情严肃,不说一句话。他不说话,我就知道他是在反对。因为年轻时候他就说过,他最喜欢我的一头长发了。
我听了,不禁笑了起来,说,那就留着呗,即便白发苍苍了,也让它继续飘扬着当你们爱情的见证吧。
有爱情在,还担心有白头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