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的秋天,我走进信用社的大门,虽然还是那个并不陌生的,位于胜芳镇东风大街,与工商银行两两相对的院子,但这次不是跟着妈妈来储蓄,而是自己加入其中,成为农信队伍中的一员。
主任皇甫杰先生至今都是胜芳镇的名人,也是霸州乃至河北农信系统的功勋主任。那时他总是身着整套的灰色中山装,是位不怒自威的长者,在没有成为他的员工之前,就已有了十分的敬畏。
入职的第一天主任为我们这群刚出校门的大孩子做了第一次岗前培训,从此我知道信用社在中国农村的广袤土地上已扎根几十年,论资历、论实力、论口碑都是毋庸置疑的地方金融老大。主任告诫我们任何时候都别输了农信人应有的自信和志气,他还说这个单位要求员工要稳重、认真、热情、耐心、有奉献和服务精神,也因此我们都收敛了活泼与任性,努力让自己表现出沉稳得体的职业风范。
我在的分社除了负责人王姨年近四十,剩下的10来个人都是和我年纪相仿的年轻人。办公条件当然没法和现在比,水泥柜台上竖起的一排铁栅栏算安防设施;夏天,柜台内外各一个吊扇,电压一低它就不转;冬天,土暖气由早班的同事负责打理,总是要到10点钟左右营业厅才能暖和起来。那时营业时间很长,早7点到晚7点12个小时,所以就实行两班制。业务是全手工,正当胜芳经济大发展的时期,一天的时间几乎客流不断。王姨对我们要求很严,鲜有的业务间隙还要让我们练习珠算、点钞、或出一大堆业务知识题让我们做。当时大家都有出了校门仍不得自由的束缚感,但现在看来这正是管理年轻员工的好办法,把你的工作时间占满、也就能把你的思想占满,这既能迅速提高队伍的素质,也能让我们养成把心思沉下来,集中到工作上的好习惯。王姨在单位,我们都规规矩矩的,连跟客户说话都轻声细语,表现的颇具职业素养,可暗地里都盼着她去总社办事,等她一出门,就忍不住要释放一下一天的沉闷,嘻嘻哈哈的说笑一番。但打打闹闹是不敢的,因为主任说过,严禁当着客户的面说笑打闹、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不然客户怎么能放心把钱存到这里?
中午1点是早班这一组交接后下班的时间,可是精力过盛的我们下了班也不肯走,赶上有客户存大量现金,就自动留下来帮忙整点。业务不忙也不愿意立刻回家,还要在单位的后院打会儿羽毛球,大多要磨蹭到晚饭时候,才骑着自行车穿过黄昏的街道,急匆匆的往家赶。下午5:00到7:00是业务高峰,够晚班的几个人忙的,时常是到了营业终了还要再延半个小时,好在那时我们都有的是时间,信用社能被客户认可,靠的也正是这份灵活方便。
现金库存大了,得去农行交款,那时支付结算全靠现金,每天收支的流量那么大,这工作就一天都不敢耽误。可农行那人手有限,面向的信用社网点又多,能不能及时交上款就得各凭本事了。因为这工作确实难做,王姨就让我们一群年轻人轮流上。每次轮到我,总是头天晚上就发愁,怕第二天起晚了排不上第一,也怕去早了在空无一人的农行院里,片刻不敢离的等人家上班的那份尴尬难堪。这困难没持续多久就被领导们解决了,但我至今都记忆犹新,有时在梦中都还有这样令人焦虑的场景,也许那是我职场人生中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所以才这样深刻的留在了记忆里。
因为是金融单位,又是年轻人扎堆的地方,单位早就规定同事之间不可以恋爱,否则就得调开,所以想留下来的提前就要在内心中约束好自己。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成为好朋友,业余时间,我们一群人骑着自行车结伴出游,搜寻着胜芳及周边乡镇好玩的地方、好吃的东西,不错过镇剧院的每一场演出,集体相看同事新交的男(女)朋友,我们肆意飞扬的挥霍着属于我们的芳华,每天的日子都燃烧绽放、丰富多彩。
有道是走的最快的总是最美的时光,没几年光景,同事们陆陆续续的结了婚、有了孩子,又因为岗位轮换的需要被交换到不同的网点,也有人离开胜芳去了其他社、还有人离开了农信系统去了其他单位。
如今,信用社因为始终如一倾力服务一方百姓,早就被当地人看作是最可信赖的自己的银行,还凭借几十年不离不弃支持地方经济,被众多中小企业亲切的称为滋养他们成长的“母亲行”。皇甫主任和王姨都早已退休,而当年我们那群年轻的小伙伴也都成长为支撑农信事业虽平凡但又最坚硬的骨骼。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二十余年的光阴里传承着老一辈农信人的勤勉尽职,以敬业乐业的奋勇之姿,在农信崛起和发展的丰碑上镌刻着属于自己的那抹印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