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句太多,句子不简洁
2、[1]我懒洋洋地坐在...碰坏了根茎 > 改为”我懒洋洋地坐在外公家的院子里,看着他正在小心翼翼得,将那珠兰花连根带土移进一个新的大花盆。他紧紧盯着手中捧着的兰花,动作慢的,就像在移除一个炸弹,生怕一不小心,碰坏了根茎。“
中间只用了两个逗号,读起来很累;外公家的‘里’字去掉;这段话断开来写,读起来会轻松一些;盯着兰花,不用写眼睛盯着,读起啰嗦;移除一个炸弹一样,一样过于口语化。
3、[2]院子上面架着藤架,上面爬满了常春藤 > 改为“院子上面架着藤架,上面爬满了常春藤,阳光透过叶子的缝隙照进来,在桌子、椅子和地面上,映出一幅会随着时间变换形状的金色地图。”
从上面去掉,阳光当然是从上面照的,所以啰嗦;映出更有画面感;
4、[3]而外婆则正好相反,说话亲切、快乐、有条不絮
外婆用‘快乐’形容不太好,可以用慈祥、温柔形容。
5、[4]确认没有少了一片叶子或弄歪一根枝节。
去掉‘了’,避免口语化。
6、[5]外公斜着眼瞄了我一眼,耷拉着脸 > 改为”外公斜了我一眼“
耷拉用词不准确,沉着脸更准确。
7、[6]外公瞪了外婆一眼,不耐烦的嚷嚷,说道。 > 改为“外公瞪了外婆一眼,不耐烦的说道。”
嚷嚷和说道,重复。嚷嚷形容老人不合适。
8、[7]外公看着仰头眯着眼睛...... > 改为“外公仰着头,目光越过藤架,望向天空。眼睛里流露出温暖的神情。”
仰着头和望向,前后矛盾;眼睛里不能流露出感情,只能是神情。
9、[8]那时呀,应该、大概这类词,口语化严重;
10、的、地、得不分;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的+名词。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地+动词。
“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的词语。
11、[9]外公年纪问题
情节设计上的逻辑性错误。
12、[10]结尾仓促
加一个结尾和感受
13、[11]前面的段落太长
前面分段,三至五行。
14、[12]无配图
问题总结、改进:
1、文章中句子不要连续太长,尽量根据意思进行拆分,这样让读者看起来,会轻松很多;
2、一句话中相同意思的词,用一个就可以了,避免啰嗦;
3、句子不要口语化,如何避免口语化?
百度上的一篇避免写作口语化文章: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446232836929730420.html
4、多用一些更有画面感的词语,这样可以让句子或者文章更有意境;
5、用词一定要准确,多思考。需要能够表达人物的特点、性格;
6、眼睛流露的是神情等问题,写的时候要多思考是否符合逻辑;
7、的、地、得的用法问题
百度上的一篇的地得用法文章: https://jingyan.baidu.com/article/fdffd1f812d012f3e88ca152.html
8、文章要多通读几遍,会发现一些逻辑设计上的问题;
9、段落要尽可能的打散一些,方便读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