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疼欲裂。
四个小时的故事特别自然特别真实地告诉着我,你看这个世界呀,它本来就是这么个模样。
1
心理学有个踢猫效应,指对弱于自己或者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那么作为社会最底层的人来说,他们弱势渺小贫穷,只能被迫承受着转嫁而来的愤懑情绪。
如果选择苦中作乐那么就会成为阿Q,自欺欺人生活在臆想世界里。如果不甘受辱,那么便会头破血流地去拼一个说法。
王金便是踢猫效应的末端人群之一。他的狗被旁人走丢的狗咬死了,他找上门去理论,却被突如其来的咆哮声震在门口。他老了,没有议价的能力,只能被迫承受对方的恶劣情绪。
他想息事宁人,但一群混混流氓不由分说地把他堵在门口,吓到小孙女儿的时候,他终于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了。他打了那群小混混。他不想再当一个逆来顺受装聋作哑的人了。
可是回到家里,他还是退缩了。他的房子,女儿连阳台那么狭小的空间都不愿给他,催着他去养老院。他做了决定,穿着自己最得体的衣帽走进了养老院。
可是到了养老院,他又退缩了。那么死气沉沉,毫无生机,像坐牢一样,每个人默数着自己余下的时日。他想逃,带着小孙女一起逃,带着他最后的希望一起逃。
即使他知道,逃到那个叫满洲里的地方之后依然会有很多问题出现。即使他知道,最好的办法不是逃跑而是站出来彻底解决这一切的问题。
但他还是想要逃跑,因为他抗争过,太难了。可况,他也已经老了。
2
韦布说,他帮朋友出头的时候没想过太多,就像是一个流程一样,固定且自然。
但他没想到,他随手一推会把人推得滚下楼梯,甚至摔死了。他更没想到的是,那个口口声声说着没做过的朋友其实骗了他。
被最好的朋友出卖是什么感觉呢?
为了朋友与正义,背上了血案,几乎家破人亡。可是最后却发现自己才是不讲公理害人性命的恶魔。
他的朋友大声地冲他嚷“是你错了,你不该推人的!”
他的心可真疼啊。
从前他从父亲那儿得来的不满情绪原本可以随着火柴抛向房顶而化成一个个焦黑的烟渍。而如今他的不满却转移给了院子里年迈的老人。
他也成了踢猫效应中有下层传递情绪的人了,像他父亲一样,成了一个又乖戾又暴躁的人。
他讨厌自己也讨厌这一切,他想去满洲里,看看那头伤了脚的大象。跟它说,嘿哥们,咱们看起来一样糟诶。
3
于城这个混混啊,可真够混的。睡了朋友的老婆,害的朋友自杀。
于城想了想对朋友老婆说,是因为你的虚荣心太强让他背上巨额房贷才跳楼的。然后又对前女友说,因为你拒绝了我,我才去睡别人老婆才害得别人跳楼。
他不喜欢承担责任。因为他的家里总是喜欢把责任划分给他。弟弟被打,他被勒令找到凶手,稍微反抗就破口大骂。弟弟死亡,没找到凶手就对他拳打脚毫不留情。
他害怕承担责任。
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就是一直在处理垃圾,处理完一件又来一件没完没了没有尽头。他觉得自己和满洲里的那头大象很像。
其他动物都在马戏团里灵巧地表演着各种项目,只有大象拖着损失的后脚蠢笨地看着这一切。他就是那头大象,蠢笨地看着别人的喧闹繁华。
前女友告诉他,别矫情了,大家都一样,都有一堆处理不完的烂事。韦布告诉他,人在要跳楼之前会想得是,还能怎么办?
于城终于明白是自己害死了朋友,因为压死朋友的最后一件烂事,是他带来的。
于是,他承担起了这份带着人命的责任。
4
黄玲喜欢吃奶油蛋糕。所以她愿意跟着教导主任去咖啡厅一起吃蛋糕。因为母亲没时间给她买,韦布没钱给她买。而教导主任有钱也有时间。
她不喜欢母亲乱糟糟的生活,也不喜欢母亲时不时的嘲讽。她渴望有一种稳定温和的生活。尽管她知道教导主任没有离婚。
韦布出了事想要逃往外地,想带着她一起走,可她拒绝了。她不喜欢颠沛流离,尽管她喜欢他,但那也抵不过她对稳定生活的向往。
韦布看见了她和教导主任一起吃蛋糕,他留了张字条给她。明晃晃三个大字:“你完了”一语成谶,她和教导主任出入亲密的视频被曝光。她非但没过上安稳的生活,反而将自己陷入了更大的漩涡之中。
这世上啊,轻易得来的事情也会轻易失去啊。从来都是自己给自己的安稳生活才是最靠谱的呢。
黄玲拿着棒球棍抡向前来讨说法的教导处主任夫妻俩时,应该最清楚这一点了。
5
导演是温柔的,他给了一个温暖的结尾。
暗夜里,那群满是伤痕的人在汽车大灯的光亮下,也能围成一圈踢着毽子。
你看,这个世界就是悲哀的,四周都是黑暗。但是人呀,只要有一点光亮,人还能继续努力地活着。
人性从来都不是宁折不弯,从来都是苟且偷生。
毕竟,还有毽子能踢,还有日子能过就好了。
至于那头大象,伤没好就继续坐在那里旁观着,伤好了就继续参演马戏团的表演。
席地而坐的,是我们那颗不愿落俗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