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期货交易所做大宗商品投资的经历,是我投资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市场上大部分投资者对商品期货交易不甚了解,而了解期货交易的过程会让人更好地理解何为“对冲交易”及“杠杆交易”。
从前,美国农民在每个秋季用马匹、马车或者铁路运送新收获的粮食到大城市卖,但是他们的收成越好,成色越好,价格就跌的越惨,就会有更多粮食积压,很多时候因为没有足够的地方存放,只能眼看着这些粮食堆在街边腐烂。
到了来年春天,当人们再次需要大量粮食的时候,供应的不足又使得这些谷物的价格远远超出普通人家的购买力。这种时候,农民最需要价格较合理的谷物用于生产,而每个人都只会设法为自己捞到更多好处,铁路的运价过高,中间商也拿走很高的利润,银行也每每在这种情况下惜贷。在美国的前80年,农业商品就是这么交易的,几乎看不到什么灵活性。
终于,“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最好方法”这条原理发挥了作用。1848年,为满足建立一个集中市场的需要,82个芝加哥商人在当地一个面粉仓库,发起创立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这是美国的第一家商品交易所。
据交易所官方历史资料,不到一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开始对未来交付的面粉、猫尾草籽和干草使用“在目的地交货”合约。据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记载,最早的远期合约在1851年——有3000蒲式耳玉米不是当场交付。到1860年,在美国有200万农民,他们担负着82%的国家出口。农业商品推动了年轻国家的经济增长,但农民们却常常看到他们的艰辛工作在让其他人致富,而自己所获极少。很快他们开始组织“合作社”和“农庄”来保护自己,以此来对付运营商,给当政者施压,要他们制定规则、立法,努力谋求对农民利益的保护。他们也开始与当地的商人一起合计更有效、更赚钱的办法来营销他们的商品。
在1865年美国内战结束的时候,芝加哥期货交易所通过标准化合约方式来规范谷物交易,买、卖固定数量的确定商品,在具体的地点、在未来时间、按预定的价格交易。这被称为期货合约。
这是卓越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