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动天
舜, 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摘自《古典书城》微信公众号
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今年的母亲节,在公众号里看到大量祝福母亲,表达恩情,感谢母爱,感叹天下母亲辛苦的文字,尤其还看到了著名的国学经典《二十四孝图》。
但是古代的中国可是父亲的天下,父权至上,妻子与孩子都是从属。
第一个讲的是关于国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大舜的家庭故事。亲生父亲、后妈和异母兄弟,多次置他于死地,他都巧妙地逃脱了。逃脱后的他,不但不怨恨,还是依然如故地孝顺双亲,疼爱兄弟,最后感天动地得了好报。
首先舜很幸运,幸运至极,换做他人是否还有机会从那不止一次凶残的迫害中保住性命都很难说,更不要说等到感天动地,成了一国天子。绝大多数人被反复这样陷害,恐怕都成了长眠地下的冤死之鬼。
其次,让人怀疑他是否有七情六欲,是否有爱憎分明这样人类的普遍感情。正常情况下,一个人的愤怒之火早应被点燃了,或者他不敢反抗,至少他为了保命早就逃到远方去了。可舜不但不生气,不逃跑,也不伤心,还不怨恨,仍旧依然如故,待在充满恶意和危险的家里像牛一样辛苦坚忍地劳作,真是忘我地孝顺仁慈。这不合逻辑。如果合逻辑,也许就不会留下这么多的劝孝故事了。
看来古人提出的孝顺是无条件的,一个父亲值得敬重也罢,不值得敬重也罢,是个君子也罢,是个小人也罢,遵纪守法也罢,违背天良也罢,儿子都要无条件地孝顺父亲,不能有任何异议。
如果儿子没有做到无条件地孝顺,那就是儿子不可饶恕的大错。这不光表现在儿子在父亲面前诚惶诚恐的样子,还表现在父亲即使有了什么不妥,儿子也不能指责或埋怨父亲。
可是,父亲对于儿子却是可以为所欲为的,即使父亲杀死了儿子也不叫犯罪也不受什么惩罚。比如舜的父亲数次杀子未遂,却一直逍遥法外。
父亲是高高在上的,无论他有多少个儿子,都不能犯上。只要没有人敢于挑战父亲这个权威,那么这个父亲无论有多么大的错误,既没人敢指出来,又不需要主动去改正,反正对他来说错误也不意味着错误,他可以在家庭内部为所欲为。
结果就是我们的民族诞生了无数自以为是的男人。如同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终于有了不再做被统治者而去做统治者的权力,同样,就连最差劲的男人也可以充满不思进取的自信,因为他可以在自己做了丈夫和父亲的时候,在家庭生活之中行驶自己不容置疑的权力,在这些被教导的甘心示弱的女人孩子面前表现得顶天立地。
这个劝孝故事为舜安排了美好的结局,而在现实中,恐怕是不可能发生的。这类故事很迷惑人,尤其是有贪婪之心者。
古老的孝道源远流长,但讽刺的是尽管如此煞费脑筋地去劝孝,不孝顺的人却用火车拉都拉不完。
孝顺是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上的,而且强调的是孩子对父亲充满了“责任”,父亲对孩子却只有严厉。这太不公平了。
为什么不是爱?而非要孝顺呢?
孝顺,最终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了。人与人之间自然的情感流露泯灭了。孝道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得不偿失的收获。
5.27晚太困了,一边写一边瞌睡,思维混乱,请勿见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