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上旬的一个深夜,云南省盐津县,一名高中生被酒后的老师体罚、殴打后,坠楼身亡。
看到这个事件,我就想说一些自己的看法,因为我师范毕业后,在老家教了几年的学,也是在一个县城的中学。
记得我上第一节课的时候,班级里就有几名男生特别的调皮捣蛋,不是调皮捣蛋,他们是故意扰乱课堂秩序。
当时,急得我就差用齐天大圣抓耳挠腮的办法了。
因为我用了在师范学的能想到的所有理论来对这些孩子进行说服教育,但是他们对我话完全不当回事,我的话对于他们来说,就像在隔着衣服挠痒痒——不管用。
为了让课堂顺利地进行下去,我一气之下,抓起一个黑板擦,照着一个学身上扔了过去。
留在我扔黑板擦的同时,那个学生低了一下头,让我准备扔在他胸膛上的黑板擦打到了他的眼睛上。
由于孩子的皮肤娇嫩,几秒钟的时间,那个孩子眼睛上方就鼓起了一个大大的包。
尽管我心里忐忑得不行,但这一下子把几个捣乱的男生给镇住了,良好的课堂纪律得以恢复。
下课后,我拉着这个孩子准备带他去医院看看,我心里百般交集:
有心疼,我心疼这个孩子疼痛。
有联想,我想着他父母也未必会这么打过他。
有后怕,如果我的黑板擦再往下那么一点点,他的眼睛有可能就瞎了,或者受到严重伤害。
有后悔,我会给我的职业生涯带来不好的影响,同时,也给自己所在的学校和刚毕业的师范学校带来不好的影响。
有自责,这不是父母让我上师范的初衷。
可那个孩子是丝毫不情愿去医院,我只好拉着他来到校长办公室,校长看了看说:
“孩子的皮肤娇嫩,但长得也快,这个疙瘩上来的快下去的应该也快。
等放学的时候再看看,如果还没有下去的话,再带他去医院吧。”
尽管校长没有指责我,但我的心里也难过极了,整个下午,我都没有心情再好好备课,一直关注着那个孩子的情况。
让我庆幸万分的是,没有到放学的时候,那个孩子眼上的包慢慢的消了下去。
即使这样,我也给家长道了歉,认真地检讨了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并向家长和校长保证:下次绝不再这么做。
那个家长听后,说:
“没关系,我们上学那时候,哪个少挨过老师的打呢?
只是现在人们的教育观念不一样了,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怎么着就金贵起来了。
教育局这边呢,也出了不让体罚的政策。
孩子们也就不知道尊师重道是怎么回事了。”
这位家长是位开明的家长,她话里有话的教育了我,也说出了当时教育的难题:不体罚的情况下,如何教出好学生?
师范毕业前,我在网上看到过好多报道:
说某某老师打了学生以后,家长找到学校把老师打了一顿。
还有好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如果老师在学校里打你了,你就记得给我打回去,出了事我去学校负责。”
“……”
这些,是我刚入职时,整个社会上的教育风气。
所以,出了这件事以后,我就感觉老师这个职位不太适合我了,像我遇到的这位学生家长并不多见,大部分学生家长是受不了孩子被体罚的,更受不了老师差点毁了自己孩子眼睛的行为。
现在想想那些家长的心理,也可以理解。那时候没有放开二胎三胎政策,家里基本上都是一个孩子,在家里就是小太阳,都被宠上了天。家长怎么可能忍受孩子到学校里受老师的打骂?
即使现在放宽了计划生育政策,不管家里有几个孩子,家长也照样不接受孩子在学校受老师打骂的事。
事隔十几年以后,再反思老师打学生事件, 我想说,任何现象的出现都有它深层次的内在原因,如果我们能从深层次解决问题的话,相信校园打骂事件不会再出现,类似坠楼的悲剧也不会再重演。
一、心理学科目不仅作为师范生的必修课,还要作为实践环节的重中之重
抛开人生的幼儿和大学教育阶段,剩下的教育阶段都是以升学和就业为主要目的的教育。
毕业后的师范生就是这些阶段的孩子们老师。可不是所有有了师范文凭和相应教师证的人,就可以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就像十几年前的我一样,上课以后,一看到捣乱的孩子们,就把所有在师范学校学习的理论全部忘了,暴力成了发泄自己内心不满的方式。
如果我当时有用合适的心理学的教育方式把那几个捣乱的孩子叫出来,心平气和地给他们说说话,或许他们会意识到那么做是不对的。
哪怕当时孩子们不听我的,我也可以把把校长叫来,让他们先规规矩矩的上完那节课以后,再抽时间给孩子们做更深层次的教育 。
一次教育不行,两次教育不行,那三次总是有效果的,再不行的话,我也可以做家访,相信在学校和家长合力的作用下,孩子们就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可惜的是,我们毕业之后基本上没有实习期,就是有的话,也是临时把我们安排在一个班级听听别的老师是怎么上课的而已。
所以,我想,现在的师范生在毕业之后、入岗之前,要深入实际的学校,针对不同表现的孩子进行实际的心理学理论的实践,而且这个实践不能流于形式,要把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以文字的形式上交。
把这个作为毕业生的实习是否通过的重要依据,就像毕业论文对于毕业证一样重要。
走过这道工序的师范生们,再走上工作岗位后,对于一些棘手的问题,对于一些捣乱的学生,不至于再感到手忙脚乱,不至于再盲目的使用人的本性中的暴力了。
因为暴力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只会让孩子出于恐惧而暂时妥协。这不是我们教育的初衷,也是所有人不想看到的结果。
二、家长要重视孩子的身心教育,尤其是受挫教育和责任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和责任人,同时更是人孩子人生成长阶段的导师。
现在的家长,给孩子提供了殷实的吃、穿、住的条件外,还让孩子的成长有中不缺娱乐。
现在的娱乐途径五花八门,这些娱乐在成长过程当中,有些起了一些教育孩子的反面教材,只聊会孩子要高兴,却没有教给孩子责任和受挫是什么。
尽管受挫教育早就被育儿专家和社会各界提起过,也引起了部分家长的重视,可真正能做到让孩子的受挫、让孩子知道责任的家庭,还只是少数。
没有经过受挫,不知道爱和责任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就特别的差。
心理承受力差的孩子主要的一个表现就是:谁都不能说自己的不是,哪怕毫无关系的人。
在他们心里,他们天生就应该是那个被宠着的小王子和小公主,走到哪里,只愿意听到表扬和赞赏,而听不得一点点批评的声音。哪怕有人给他们提个小小的建议,都感觉是对他们莫大的侮辱。
如果说在众目睽睽之下,再挨了一顿骂和一顿打的话,那真是想死的心都有了。
因为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他们不应该受到这样的待遇
心理素质差的孩子心里没有爱和责任,他们只知道家庭的存在,只知道家庭仅仅是为我而生,而不知道我也应该为家庭贡献。
这样的孩子,因为对家庭没有责任感,所以会有说走就走的行为。
所以,家长要培养孩子的受挫教育,还要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责任心,要告诉孩子:一时的受挫是人生路上必经的阶段,只有经历过挫折和失败的人,才会在以后成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而爱和责任是要让孩子明白:你是家庭的一份子,我们爱你,但是也希望得到你的爱和责任。
一个对会对家庭负责,将来也会对社会负责。
鲁迅说过:
“我觉得坦途在前,何必因为一些小障碍而不走路呢?”
结语
培养一个各方面人格都健全的孩子,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合力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重中之重,教育不光是培养社会各方面的人才,还需要承担着打造和谐社会的重任。
要培养各方面都健全的孩子,我们不能把责任仅仅依靠于学校,也不能把责任仅仅依靠于家长,而是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
不能因为孩子在学校受了一点委屈,家长就跑到学校去给老师唱反调,也不能因为家长把一个孩子教育的很好,而在学校碰到一个不合格的老师,再把孩子误入歧途。
学校要严格把关教师的任用,人品是第一关;家长要教育孩子,对挫折的承受力和责任是第一关;社会要重视孩子的教育,要对孩子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作正面引导。
我是邯唐情感 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记得点击“关注”,也可以点赞,收藏、在评论区留言和转发给您身边的好友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