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窗户碎裂下来,仿佛能够将教室劈开两半,大部分人都在似懂非懂地听着老曾的课。
说到老曾,是我们初中时刻的班主任,放在人群中,他显得有些鸡立鹤群,并不出众。
他是教我们政治这门课,但奇怪的是,他很少像其他老师一样,总是在黑板上留下密密麻麻的字眼;相反有时候,他连课本都没带。
但这并不妨碍他上课教书,因为他从来不按套路出牌,他从不告诉我们读书考大学之后的前途之类的话语;与其说他是政治老师,或者班主任,我更觉得他更适合教哲学。
印象中最深的一课,就是此时,他习惯性地慵懒在讲台上,跟我们讲着,“学习最好的方法,是重复。”
这一节课,他围绕着这么一句话,不断地拓展,讲述许多有关于人生的一些哲学。
但,对于当年也算名优等生的我来说,就有些显得心高气傲,难以放在心上;而不像他们若有若无地点点头。
当然咯,自古以来骄兵必败,读书也一样,从来没有什么常胜将军,如果有的话,就算是有天赋,我仍是相信他在背后付出的努力跟毅力,是常人所不具备的吧。
名落孙山之后,我仍是改不掉这种藏在内心深处,优于常人的心态,坚持相信读书考大学这一出路,不过也就是传统思想下的失败品的延续。
为何人不能自己选择出路?而非要一定按照父母的意愿来选择出路?
在这一点上,我到现在始终相信着,在普通人的一生里,大部分人父母总会在孩子志愿选择这一环节做了干预者,不是理性的分析者。
当然咯,年轻人总是也得为自己买单,无论是对是错。
当时的我,并不知道这些事情,除了对错以外,还有背后的影响一说。
以至于自己,头脑一热,一下子就扎进了名为社会的圈子里,并无半分准备。
如果说读书时期所学的,所知道的,大部分都是理论;那么社会一定是抛开了这些学术上的实践。
因为像历史生物政治等这些东西,在底层的生活世界里,根本用不上。
在工厂里,他们除了吹牛泡吧蹦迪打游戏,讨论哪个女生好看以外,根本不知道像秦汉之前还有夏商周,甚至神话时期。
而语数英,英语除了i love you讲得比脱口秀还溜以外,一无所知;至于数学,除了拿工资那会赏罚以外的加减,至于那些几何图形的乱七八糟的东西更是难以用上。
老师啊,这些可是当年您没跟我们提起过的吧?!
是啊,出来社会之后,没有人跟我再讲起,那些复杂的课程,复杂又简易的公式以及发音,好像除了生存还是生存吧?!
就真的没人教了吧。
但凡讲起教育做人之理的老板,无非于给人画个饼,然后更好地替他卖命吧。
再者,为了更近不断地完善自身,我开始尝试着拜师学艺,至今仍记得师父说的一句话,“学习没有任何法宝,除了执着以外。”
后来他又说,“你看,古时候的那些武林高手,为了把自己修炼到极致,无一不是把自己困在深山之中,还不是为了心中的一份宁静,为了让自己更加心无旁骛地修炼。”
这话,是我出来几年后,听到的唯一一句不涉及利益的教导,当时只能做到意会难行。
因为又要赚钱吃饭,又要顾及身边人的感受,就像读书那会,又要复习,又要听取长辈的教育,试问怎么静下心啊?
可正是这么不断地重复着的日子里,某一天我突然问自己,难道这辈子就这样了?!
上班,吃饭,睡觉,打游戏,赚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其实,一直能够困住自我的人,那不正是自己么?
然后心头一狠,把游戏全删了,拿出了买了又没读的书籍,这下竟然有心思读下去了。
这时面对身边有人调侃着,“当初有这份心,什么清华北大不在你手里?还用得着跟我们一样吃这种苦?”
我笑了笑,并未反驳,安安静静地继续看着书。
老师啊,如果还能有幸重逢的话,我想我能够更加地体会到你说的话。
当然,对于你的期望,我只是用另外属于我的方式,将它呈现出来了。
现在,耳边似乎还能依稀回想起来,那时你说着一些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