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完了《许三观卖血记》,是看完的余华的第二部作品。第一部是《活着》。还记得看完《活着》的感触,是一种从心底的震撼。我看过的书不算少,但是能让我从心底感到这种震撼的,不多,《追风筝的人》算一个,还有一个比较费脑子的,就是《达芬奇密码》,刚刚看完的时候信以为真,认为书里面讲的都是真的,和它比较类似的一本书就是《巨石阵密码》,都属于那种烧脑但是很精彩而且结局还不会很差的书。虽然废话有点多,但还是想写上一句,第一本让我看到流泪的书,是曹文轩的《红瓦黑瓦》,或许是因为当时看了一个很类似的剧,所以看到小说的最后,忍不住哭了,那是第一次,为一本书而哭。
还是言归正传吧。看完了《许三观》,心底还是会产生一种震撼。余华的书很有意思,写的多半是旧中国,旧社会,以小见大,从一个家庭或者一个人物的经历,可以映射出当时中国的情况。这个也属于我的个人观点,毕竟他的书我还没有看过太多。
许三观这个人应该算是人生赢家了,三个儿子,一个漂亮媳妇,后期献血的时候受到了好心人的帮助,最后的结局也不悲惨,因为他在小酒馆了吃了三盘猪肝三杯黄酒,也算是他人生中第一个愿望吧。
不晓得为什么,感觉这是一个比较悲剧的人物。卖了一辈子血,为了媳妇,为了儿子,到老了,想为自己卖一次,却被告诉人老了,死血比活血多,不让卖。一辈子就是一个简单的愿望,就是想吃猪肝吃黄酒,临了,也没能实现。
后面看评价的时候,好像美国的某报纸给了这样一个评价,说是那时候中国因为卖血出现了艾滋病之类的爆发,而许三观卖了这么多次,还能活的好好的,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我向来不爱看这些评价,这些评价会限制一个人的思维,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也没准某家报社的评论,就会给你打开一个新思路,这个谁说的准呢?!看到这个评价我就笑了,说不出来的莫名喜感,也算是从另一个层面评价了这个书,也算是给我开拓了一个新思路吧。
我有一个习惯,就是看书的时候习惯把喜欢的句子记下来。看完书去翻笔记,发现只有前言中的一句,但也聊胜于无,所以也想分享一下:
2017/10/26 马提亚尔说:“回忆过去的生活,无异于再活一次。”写作和阅读其实都是在敲响回忆之门,或者说都是为了再活一次。
回忆之门,确实也是恰当的,就好像当时的那个中国又会浮现在眼前。中国人看中国的书,总会是看的明白。每次看外国的书,那些乱七八糟的地名就让我头大,尤其是我这种出门不记方向的人,更是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