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5年5月通过朋友的推荐来到简书,到今天已经将近三年了。
看着简书从网页版到app,再到多元化,一点一点的发展和变化,对于我来说,简书也渐渐地从单纯的“日记本”,变成了一个创作型交友平台。
2017年三月,看到了首页上“平行时空”的征文活动,觉得十分有趣,就参加了。于是通过这个活动,结识了一帮时而文静、时而欢脱,常常能脑洞大开的小伙伴。
慢慢的,我加入了一个又一个简书社群,和这些爱写作、爱聊天的朋友们熟络起来。
每天下班之后,一边做饭一边喝群友们“飙歌儿”;饭后又参加社群的故事分享活动、晚上再玩儿一场故事接龙,可以说是十分愉快了。
因为本身对网络社交以及简书的热爱,大约一个月后,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读书】专题的群管。也就是社群管理员。
群管的工作即简单又有趣,从开始的负责提醒群友不要发送外链、欢迎新人、发放当时的黛玉早晚报等等;再到后来邀请专题过稿的优秀作者进入读书社群,帮助大家结交新的文友,共同创作相互鼓励和支持。我和大家一起度过了非常愉快的一段时光。
既是因为兴趣,也是因为爱好。我发现自己每天在简书上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多,甚至远远大于了创作的时间。于是我想:“为什么不用这个时间做点什么呢?”就在这时,我看到了【旅行·在路上】专题的编辑招聘公告。
这是一个好消息!虽然平时也有工作,但只要有假期,我总是喜欢到处旅游,之前也在别的平台因为写游记上过推荐。于是信心满满地申请了。果然,顺利通过。
于是从2017年7月底,我正式开始了我的简书审稿生涯。
旅行·在路上专题的稿件并不多,所以短短三小时的审稿时段里,每篇文章都可以深度阅读。我会给只差一点点就能达到收录标准的作者提供一点修改意见,帮助他们可以被专题收录。对于实在不符要求的,也就只能鼓励他们下次继续努力了。
这样轻松愉快地度过了几个月之后,由于专题的人员变动,我的时段被主编调整为23点到次日早上8点。从清晨档转换为“午夜档”,审稿量也一下从十几篇激增到六十几篇。
虽然每天的压力变得很大,我也尽量在早上醒来的第一时间把一夜的稿子审完。
但是。
压力越来越大。
我的孩子出生了。每天早上除了要准备自己上班的东西,还要照顾孩子,常常不能在时段结束前审完稿子。于是各种凑时间、找时间——比如吃早饭的时候、上厕所的时候、上班路上……
家庭矛盾随之而来。
我家小布越来越不理解我为这种没有任何收入的劳动付出的辛苦是为了什么,五次三番地劝我放弃。但我一直是拒绝的。既然开始选择了这件事,即使没有收入、即使诸多弊端,但我还是想把自己的这一点点爱好坚持下去。
由于孩子夜里也要吃奶,我的睡眠愈发成问题。晚上不能睡整觉,早上也就起不来,早餐都来不及吃更别说审稿了。
于是我把审稿的时间稍稍往后调整了一下,最大限度地保证对每位投稿作者的尊重,认真阅读他们的文章。
但是,事情接踵而来。
年底,公司的事情越来越多,我负责的工作也愈发繁重和紧急。基本已经挤不出时间认真审稿了。于是我向主编反应,主编也表示了理解,让我自己和我时段的助理协商,帮我审稿。可是自己的事儿怎么好麻烦人家呢?
于是我继续坚持着,也就迎来了我国人民最喜爱的传统佳节——春节。审稿压力的爆发点。
春节,也许是每逢佳节倍思亲,或者是“越热闹越孤单”,作者们的投稿一下子激增了很多。加上春节编辑们本身也有安排,专题的稿子就越堆越多。
大家如果常常投稿的话,应该会注意到投稿时每个专题下面都有一个“平均审核时间”。为了让这个时间不要太长,我也尽量在没有wifi,手机超卡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审稿,包括自己时段和附近时段的。
但,人非圣贤。
我突然想:“主编为什么不用审稿呢?”
虽然蹦出了这个念头,但很快就在忙碌中被淡忘了。春节结束,用电脑检查了一遍漏掉的稿子,迅速完结了这个关卡。
然而第二天,也就是初八的早上,一万年不审稿的主编突然上线开始发难,说我的时段已经结束半小时,为什么还没审稿。
揉着惺忪的睡眼,放下正在哭闹的孩子,我彻底发作了。
作为一个人,一个心智发育成熟、智力完善的成年人,一个管理者,一个专题的主编。
这不是一个成熟的做法,也不是一个该有的行为。
我在编辑群里直白地表达了我的不满,却被这名叫做“苏羽”的主编同志在没有任何回应的情况下直接移出了群聊并删除了好友。还取消了我在他自建的专题精选文章的子专题的审稿权限。
好的,我不干了。
让你满意。
我依旧喜欢简书,依然会使用这个平台创作,但我也为这么好的专题遇到了这样一位“主编”而感到悲哀。
今天,我结束了我的简书“旅行·在路上”专题审稿生涯,但我问心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