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千阳,明亮、辉煌、温暖甚或炽烈,这是给人最直观的感受。
翻开书页,极力寻找那一缕光明,一丝温暖。但目光所及,满目疮痍,悲凉、凄苦、压抑、疼痛。
连年战争的毁灭和残酷,使得阿富汗这个国度千疮百孔民不聊生。
而生活在此之下的女人,更是苦难深重,不仅有战争的无情,更有旧制度下男尊女卑的困囿和践踏。这里的女人就像男人的附属品,卑微如尘埃匍匐于地,没有人身自由,不谈人格尊严。忍耐,成了她们一生中唯一需要学会的本领。
就在那个角落,有的人十四岁就能被合法的嫁人为妇。他们虽还只是孩子,却要被迫去面对一个陌生的或年老的所谓的丈夫,任由他们欺辱折磨,甚至无理由的折腾打骂,竟毫无还手之力。
她们所谓的家,就隔着那道院门,走出去,是残垣断壁的废墟炮火连天的恐惧。走进来,是那个非打即骂阴晴不定的男人。生死两重天,重重要人命,每一天每一时,没有一个角落能安放她们恐慌、茫然的灵魂。
玛丽雅姆,这是个让人心痛到窒息的人物,私生女哈拉米的身份使她一出生就更显卑微低贱,不被世俗所认可,不能跟父亲共同生活。随着母亲的自杀,十五岁的玛丽雅姆被父亲嫁到了千里之外,丈夫拉希德是个四十多岁粗鄙不堪暴戾无度的鞋匠,这样的婚姻让她坠入深渊,暗无天日又痛苦麻木。
也曾渴望过亲情,奈何亲情薄如纸。也曾向往过爱情,奈何爱情似虚无。
莱拉,一个头发金黄活泼可爱美丽的姑娘,父亲崇尚教育,母亲爱好和平,如果不是战争,这该是很幸福的新式家庭。
玛丽雅姆和莱拉,两个家庭背景截然不同,绝不会有交集的女人,却因为战争共同成为了拉希德的妻子。二人命运缠绕交织,由恨生爱,互相支撑共同抵御这炼狱般的生活。
在绝望中求生存,爱和被爱,需要与被需要,让她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黑暗背后那一点微光。
好在结局堪称完美,命运多舛的玛丽雅姆在挥起铁锹砍向拉希德时,终于突破自己觉醒了。
我并不推崇以暴制暴,却深以为这一铁锹挥的太晚,没有经历何来资格说体会,世界上永远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她们的压抑与悲苦,只有她们自己知道。
感谢玛丽雅姆,不曾享有过爱,却未曾散失爱的能力。牺牲自己,成全莱拉!人格与尊严在此得到升华,人性的光芒绽放。她走得从容淡定,也前所未有的感到幸福与满足,她义无反顾的死,是为了换得所爱的人更好的活!活着就有希望,她的死伟大而值得!
“人们数不清她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
但是,没关系,那一千个太阳的光芒,已经闪耀在了莱拉的心里,莱拉是幸运的,是为自己而活,也是为千千万万个玛丽雅姆而活。
感谢作者胡赛尼,用细腻理性的笔触,描述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人民的苦难深重,人性的卑劣丑陋,也用温情细致的文字,让人们透过黑暗看到那一缕希望之光。虽历尽磨难困顿,内心仍然存有难凉的热血和对国土的热爱。
通读全书,感概万千,在世界的另一个角落,和我们同时代的人们,却因战争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另一边的我们却是山河壮阔,岁月静好。
没有和平的时代,只有和平的国家,感恩,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