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中,大家一起才能够活下来,所以人是社会性的产物,每个人都需要归属感,每个人都活在关系中。
随着孩子的长大,学着去适应社会。孩子独立的过程,就是他们社会化的过程。学会人际交往的能力,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有自己的价值观,有品德规范。
怎样学
1.在体验中学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行动就等于知识。他们通过对周围环境和新鲜事物不断的探索、尝试,习得方法,掌握技能。
父母需要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安全的空间,激发孩子的主动性,去学习探索。在安全道德允许的范围内,允许孩子去体验。在我们眼中,那些不合常理的行为,都是孩子学习的过程。
比如一岁左右的孩子,特别爱捡起地上细小的东西,那是他们在练习手指的灵活度。
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特别爱走,爱爬楼梯,那是他们在通过练习学习。等到自己完全能走的时候,反而不想走了。
其实我们成年人也一样,对新鲜的事物,会想去尝试。一旦学会了,就没有了热情。
2.在错误中学习
在我的记忆中特别害怕犯错,不允许自己犯错,也不允许孩子犯错。所以儿子才会在家里都小心翼翼,紧张兮兮,生怕自己做错事,说错话。
只有通过尝试-错误-再尝试,我们才有可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如果摔了一跤,就不再走路;如果喝水被呛到,就不再喝水;如果一次的错误就代表永久,那这个世界就没有什么事是能成功的。
比如孩子写作业,父母希望他先完成作业才能玩,然后告诉他,先做再玩会有什么好处,可不管我们说的有多好,那都是我们的想法,不是孩子的体验。
当我们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安排作业的时候,他们有可能会做的不好。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觉得他没有自己独立完成的能力,肯定就会去干预,那孩子就没有机会再去体验错误,自然也无法独立。
3.在观察中学习
身教重于言传,道理说的再多,都不如做给孩子看。
孩子无时无刻不在观察父母和周围人的一言一行,并通过这些观察,去模仿学习。想要让孩子学好,我们首先得做好榜样。
不是说我做个样子给孩子看,那就是榜样。而是当我们真正去热爱、去专注投入的时候。我们享受学习的样子,才是孩子愿意去学习的榜样。
每一朵花都有它自己的花期,每一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成长规律。我们需要慢下来,去静待花开,陪伴孩子的成长。
大脑的前额叶,要在二十几岁才能够发育完全。它关系到孩子思考、自我控制的能力。
如果对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我们要求他有成人的控制能力,那你一定会失望。
如果你认为,一个人的能力和习惯是不能改变的,去给孩子的行为贴标签。那他就有可能形成固定型思维模式,固步自封,不敢去探索和尝试。
用成长型的心态去看待孩子的发展,他们每一天都在学习,每一天都在变化。今天做不到的事不等于明天做不到,更不等于永远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