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关于知识
1 知识的本质
在全民陷入知识焦虑的今天,我们学习知识究竟意味着什么?很多人在步入社会后开始懊悔自己当初没能在校园认真学习,备战高考。
书中强调了一个概念: 高考中的知识日常生活很少用到,但是却可以将人分类!
这是一个颠覆认知的观点。我们从小苦读高考,其实只是为了混一张文凭找一个可以躺着享受的美差,所以从未思考过高考对于我们的意义。然而,高考的确是在将人分类,让足够优秀的人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取到更好的教育资源。
2 如何获取知识
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往往会越学习越焦虑,不知道如何捕获知识,从中获益。作者提出的一个观点是: 编织渔网。如果把知识比作鱼,那么用渔网一次次地打捞肯定是最快的获取方式。所谓的编织渔网,就是让知识产生连接。
或许你看过一个"励志公式":
每天进步1%,持续迭代,一年会有37倍的增长。
但是后来有人对这个公式做了深入研究,发现这里有两个前提,第一,学过的不能忘记;第二,今天学习的知识,明天要运用上。这就意味着知识之间需要连接,如果知识毫无体系、没有连接,彼此之间的内容无法重叠到一起,那么是不会产生任何作用的。
所以,颠覆你认知的现象出现了,原来我们奉为经典的励志公式,其实也需要知识间建立连接才能发挥作用,否则毫无疑义。
3 什么是重要知识
其实,最重要的知识就是你自己,自己的本我系统。通俗讲就是和自己相关的一切问题,就是你最先要学习、获取的重要知识。
比如:今天一个男生用欲擒故纵的方式追你,那么对于当下的你,最主要的是要学会恋爱技巧;又或者明天你的朋友为"要不要继续留在大城市"而苦恼向你咨询,你想劝他留下来,那么你就需要立刻了解到留在大城市的好处:诸如大城市可以拓展眼界、能够公平竞争等等,讲给他听。
这些问题,是从你自身出发,与你息息相关的问题,所以是最重要的;永远记住你需要做与自己当下相关的学习,然后付诸于执行。
二、关于阅读
最近由于参加训练营的缘故,很多小伙伴都在问关于阅读的问题,正好今天我结合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三种阅读思维,整体梳理一下:
1 框架思维(目的+导图)
我们在阅读当代的学习类书籍时,可以利用框架思维。通过书名、序言、后记、目录来对书籍有一个整体框架的了解,然后绘制思维导图,这样即便你后面看到不同章节的内容,对于书籍的整体框架都不会混乱。
2 感知思维(摘抄+评论)
这个阅读思维适用于小说、经典类书籍。很多人读书时间长了就会发现,总读干货类书籍,自己会变得硬邦邦,没有什么情感;而小说等文学作品,就是为了让我们从文字中感悟作者想要传递的情感:不论是《人间失格》中的悲凉与绝望,还是《月亮与六便士》中主人公对理想的坚守,都可以为我们带来深深的触动,让你的心灵变得柔软一些。
所以,此时我们需要的是提升感知而并非提升认知。一切跟着感觉走,没错!
3 趋势思维
这个思维可以说是阅读的高阶层级。这里我们不仅仅看到表象的知识和体悟自身的感知,而是运用一种通透的眼光看到未来的趋势。例如,古典在《跃迁》一书中曾经引用了“一带一路”的政策导向,这时候我们看这本书并非是一个知识层级,而是通过书中对未来趋势的讲解,了解到未来小语种是热门,未来10年的发展趋势势不可挡。这就是通过阅读看到未来的趋势。
三、关于写作
书中说,好的写作状态应当是自由创作。我曾经参加的训练营,老师在第一课也讲到过:写作就是一种释放,它不会给人产生压力,相反会让人特别放松,因为你在写作的时候是无拘无束的。所以,好的作品都是写作者们酣畅淋漓的成品。
收集——归纳——方案
作者提出,写作就是一个收集、归纳和列方案的过程。它是一个极度有序的事情。
收集:在写作之前,我们需要收集一切和文章主题相关的素材。但是,素材怎么来呢?我们就需要在平日的阅读时,收集素材,积累素材库。这样,在我们想要用到哪个主题的时候,素材随手可得。
归纳:素材收集上来,不能乱糟糟地堆放在一起。试想一下,如果你网购了很多衣服,你会不会把它们随意扔进衣柜呢?所以,我们需要把素材分门别类。
放眼当下的文章和书籍,基本上分为:情感婚姻、心理学、成长励志、品性道德、家庭育儿、干货方法几大类,因此你的素材库完全可以按照这几类分类,然后把不同的素材再标记成不同的文档归纳进去。
方案:这是一个系统问题,通过系统逻辑架构文章。记得曾经和一个写作课老师探讨,他讲到他写文章基本上需要先列框架再书写,最后修改。由此可见,所谓的方案就是给文章先设计一个书写前的框架,然后再编辑成文。
例如:你想写一篇关于原生家庭的文章,你需要有一个整体框架:原生家庭不幸福,有可能因为几点原因:父母性格、父母经历的年代背景、家庭背景,家人之间的沟通方式、解决方法。这样,我们可以通过框架成型之后,往里面去填充内容。在解决方法上,可以引用马歇尔 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一书中的方法论都是可以的。
写作的窍门
故事思维
为什么故事比单纯的说教更让人接受?因为说教只是单纯地讲道理,讲道理的人不论是在引经据典还是妙语连珠,都会让听的人觉得:看,我懂得比你多!我比你牛逼!这会自然而然地让听的人陷入一种近乎于白痴的状态,而主要是在彰显讲道理的人有多厉害。这往往很难打动人。
但是,故事会让听故事和讲故事的双方处于一个平等的身份状态,因为大家都是在客观的,同时故事内容生动有趣也很容易让人听进去;通过故事总结的道理更能让人心悦诚服。
故事类型
1 正派与反派的较量
从古至今,正派和反派的较量永远是大快人心的。《琅琊榜》中的复仇军二代、《甄嬛传》中的宫斗女王都是大家连连称颂的经典角色,而他们都是作为正派的化身与邪恶斗争到底。
2 坚持励志
近年火爆的鸡汤文学足以说明这一点。特别对于很多在一线城市打拼的人,在他们看来,之所以选择在大城市发展,就是大城市比小地方更加公平,这里不靠关系,不靠干爹。通过努力就可以争夺本不属于自己的优质资源。所以,宣扬努力对于这类人尤其奏效。
四、关于技能
技能是可以设计的,也是可以训练的。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修炼晨间早起的技能,我感同身受。
最近由于晚睡的缘故,影响了自己的早起计划,所以在上周我特地订购了一个唤醒灯,睡前可以做夜读灯,晨间可以唤醒我早起,真是物超所值。下面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早起过程,看看早起这项技能应当如何设计:
1 早睡是前提,我把之前12点睡觉的时间提前了一个半小时,要求自己每晚10点半必须躺下
2 将唤醒灯的闹钟设置为早晨5点半,这样灯光会在第二天5点—5点半之间开始逐渐亮起,如同太阳光自然照射过来。
3 将手机放在距离床远一点的书桌上,并将闹钟设置为5点半,这样闹钟响起时避免第一时间抓起手机关闹钟,而是随着灯光唤醒自己。
4 在唤醒过程中,我会打开备用手机的音频课程,开始会听老师的课程(只听3到5分钟),不为了听内容,只为了听声音来让自己清醒。
5 坐起来后把衣服迅速穿好,浑身暖暖的去拉开窗帘,叠好被子,暗示自己不要再回到床上睡觉,最后关掉手机闹钟。
好了,以上就是自己晨间早起的一系列动作,早起后头脑清醒,适合开始日更写文。飞快地敲打键盘让自己一天都神清气爽,甚至有时候到了早上7点钟,我仍旧迟迟舍不得离开书桌,那酣畅淋漓的灵感迸发而出的时候是最快乐的。
END
读过这个章节,让我们对于知识的积累、阅读、写作都有了全新的认知,相信对正在成长路上奋斗的你来说会有帮助!
(无戒第四期90天训练营 第1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