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泡天,听过很多数学老师精彩的分享课堂,但总觉得数学学科天生适合这样的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字词句段篇,那么多的内容,怎能一一分享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我。
前年,去上海参加了“浦东之春”语文教学高峰论坛,怀着崇敬与欣赏聆听了贾志敏老前辈的一堂素描作文课,听着看着,没有精彩的讲述,没有环环相扣、恰当好处的教学环节......有的只是来源于孩子的问题,孩子思考之后思维的碰撞与分享,贾老师聆听着孩子的想法,那时那刻,我看到的是一个真正以孩子为主的课堂。听完后,我向往这样的课堂,原来教学可以如此轻松和美好,大道至简,简约通达!回来后,我试着在我的课堂上践行分享式教学,但不落地,总是会有许多补充。
这个假期,我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阅读了《分享式教学实操指南.释疑篇》,最大感受仍然想用八个字概括,那就是大道至简,简约通达 !书里的内容,让我更加明确了分享式教学的路径、方法、好处等。书中有释疑、有疑惑、有解答,在一个个细节中捕捉探寻教育精神的内核。朴实的文字引导我们用心去走进孩子的世界,孩子是有生命的个体,要用爱去包容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可能。
读完这本书,我重新认识了分享式教学,解除了我很多的困惑。从理论上去认识了分享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常由一个或多个这样的单元“问题——思考——分享”组成,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其中,分享的首要条件要有一个平等、民主、自由的文化,需要对他人的理解、认可与欣赏是我特别认同的。
读与思为伴,且读且思。分享式教学真正把课堂交给了孩子,让孩子站在了正中央,是课堂的主要角色。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其中就包括学会学习和实践创新。分享式教学能更好让孩子学会质疑,学会提出问题,在独立的思考和合作交流中自主地解决问题,快乐地分享自己的成果,充分调动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表达能力。这种教学,能让孩子充分体会自信,在自信的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补充,学会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去解决问题,在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共同进步和成长。
分享式教学中教师如何角色定位呢?不是放任不管,不是旁观者......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合作者。我们不再是按照自己的预设和备课来组织课堂,得用丰富的知识和机敏的课堂机智,依据学生的需要来构建课堂语言,引导学生从无序到有序,从零散到完整,从片面到全面。如在课堂上,学生提出很多问题是很容易的事,那么,如何来筛选问题?我想这得依靠老师根据教学价值引导筛选,而不是一把抓,毕竟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不能走马观花。
作为一名20多年教龄的老教师,往往会不自觉地依托经验,面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方法。以前,常用规则来约束、甚至控制纪律,允许的成分不够,其实这样能限制的是孩子外显的身体行为,不能限制的是孩子的思想自由。所以,今后的课堂,应是宽松自由的学习空间,应是顺应孩子天性的课堂。让孩子思之所欲,思之有得。
对于分享式教学,我也有些困惑,如小组的构建,如何确定组员,才更利于每个孩子的参与和成长?孩子会在课堂上有很多问题,如何对问题进行取舍呢?我想更多要从教学价值出发,以课标和单元要素为据。
理解“道”,知道“术”,通过不断的专业阅读和教学实践,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走在分享的路上,且学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