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听大人说拿筷子的远近预示着未来离家的距离。这话有没有科学依据我不知道,只是在我们父女俩辈人身上都得到了印证。
我爸爸从小拿筷子就一直拿到筷子的顶部,奶奶总说他以后会是远方的游子。或许是因为老人家总唠叨,就在爸爸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去远方的印迹,一直挥之不去。
在他十几岁的时候,部队到我老家去征兵。或许是爸爸心中那个去远方的强大信念,他硬是把视力表背了下来,通过了体检那一关,如愿参军入伍。
当他带着大红花被送上去远方的列车时,奶奶是最舍不得他的,尽管他下面还有两个小妹妹,但是爸爸他是小儿子,也是最受奶奶宠爱的儿子。
就这样爸爸离开了家乡,去了千里之外的地方当兵。曾经也是奶奶家里唯一一个离家最远的孩子。
在那个车马很慢的年代,千里之外已经是十分遥远的地方。记得小时候,我每四年才能跟爸妈回一次老家,而且要坐将近三十多个小时的火车。
每次回家也就能待一周左右的时间,家里就这么一个远方归来的游子,因此每天都是各种走亲戚的活动,而且记得每次都走不完一轮就得匆匆离开。
直到我中学的时候,爸爸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军旅生涯。兜兜转转几十载,最终回到了当初离开的地方,也算是落叶归根吧。
我小时候跟我爸一样,筷子也是拿到最顶端的位置。或许这只是我爸就那么教我使用筷子的缘故,导致我拿近了夹不起来菜,越远使用起来反而越轻松方便。后来想想这不就是杠杆原理嘛,越远越省力气啊。
不过我妈也是总唠叨我说,不知道以后飞哪儿去,筷子拿得那么远。每次被我妈唠叨的时候,我都不知道她那么说是开心还是难过。因为听起来有些复杂的情绪,既有些期待又感觉有些不舍。
不过我那时也不太知道自己以后会去哪里,毕竟那个年代消息都比较闭塞,外面的世界什么样子都不清楚。
当时唯一了解世界的通道就是电视节目。记得每次看正大综艺的时候,很喜欢看世界真奇妙那个真真假假的环节。当时确实很开眼界,感觉外面的世界好丰富多彩。
不过当时那些也都只是想想而已,该怎么去外面的世界闯荡,也是一无所知。
在我十几岁的时候,正是下岗失业问题在我家乡那边特别严重的时期。父母单位倒闭,双双下岗,城市也是一片死气沉沉。那时在家乡刚毕业的大学生就直接面临失业问题。
我虽然什么都不懂,只是看到当时眼前落魄萧条的景象,就不由地悲伤。我还没有进入到社会,就已经感觉到家庭的负担压得让人们窒息,而且好像永远都没有机会再翻身似的,那种感受太过沉重。
如果不能走出去,十几岁的我似乎可以看到自己后面一辈子生活的模样。那时已经不仅仅是想走了,而是想要逃离。而且当时那种压抑的情绪,我还曾经默默地起过誓,就算没能考上大学,我也要离开那里。
我虽然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那时只知道我不属于那里,我更不想一辈子都在那里生活。后来,跟大多数离开家乡的学子一样,我也是在大学的时候,第一次离开父母开始远行,而且带着那份逃离的心态离开了家乡。
爸爸当年虽然远离家乡,其实也只是跨了一个省份而已。我第一次离开,就直接跨越了东北三省。
妈妈那时并没有难过,似乎还是一种解脱,不过也是多了一份担心。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化的交通网络逐步完善,与家乡的距离也大大缩短,一张机票、火车票随时都可以回到家乡。
再后来,走出了国门,妈妈就有些不舍了,但是更多的仍是担忧。曾经不怎么关心国际时事的妈妈,现在也是时常发我一些她听到的国际新闻给我,关注我这边的各种动态。
记得上次有机会回国回家乡的时候,妈妈又忍不住唠叨我说:怪不得筷子拿得那么远呢,看看这都飞哪儿去了,飞过了太平洋,地球还装得下你不。
妈妈的唠叨现在也时常在我耳边回荡,我不知道是不是拿筷子的远近真得决定着离家的距离。或许只是在不断的唠叨声中,内心深处已经埋下了要去远方的夙愿,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在不断地抓住那些可以去往远方的机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