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意义上我看到了完整的舞台。
前天晚上站在舞台的最右侧,视野被杂七杂八的道具和一根水泥柱子,挡住一大半,只能看到1/4的舞台。可这算是我第一次观看演出。得庆幸我能看到的东西太多了,舞台最左侧的演员,以及直接站在我“面前”的演员背影,还有左侧墙上被放大无数倍的影子们。更细微的还有,那位距离我1米不到没有台词的男演员,那些按照节奏把地上的灰抛到天上的马丁靴、皮鞋,还有一股散开的爽身粉味道。
原来配合听着像嘶吼一样的台词,动作设计也特别夸张,乱舞的桥段不只出现了一次。即便只是站在立麦前也不会只安静地念台词,都能感觉到他们念台词的用力——脖子像天鹅一样灵活。原来他们脸上的妆也如此“夺目”,压根看不清原来的五官,被涂得惨白的脸上,鲜红色的嘴唇和乌黑的眼部化妆,让任何表情都变得张力十足,尤其是仰头大笑时,配上那束单独打在演员身上的灯光,更让人想到下句台词会说"why so serious"的小丑。演员们的头发和衣服上都像抹上了灰,还是爽身粉。当他们突然由放到收的瞬间,身上的灰会抖落出来,飞到空中,在白色的舞台灯照亮中,变为故事戛然而止后的一串省略号。不得不夸,那几位长发的女演员,都太会甩头发了。不仅是甩得好看,而且头发也变成了表演的道具,融入到不同的情绪表演里。
我当时的位置,旁边就是一排音箱,可想而知当所有声音响起时,如同在你脚边点燃了4条长鞭炮,你只能听到咚咚咚,歌词什么的几乎听不清。第一次我还以为是耳膜还是心脏,咕咚咕咚跳动,快要离开身体。结果才发现是脚下踩着的地面,化成了跳动的音符,在震动。和听的感觉不同,当画面搭上了音轨,搭配绝佳的音乐和灯光设计,你才惊叹自己想象力的匮乏。不是所有的台词都会做出相应的动作,不是所有声音的主人都会在场上出现,不是全部的情景都得一一展开表演。道具和场景的极简,全靠演员的表演同灯光道具等,却不影响观众们理解情节和其中的情绪,大概这就是戏剧的魅力吧。
到最后结束演员们谢幕,我也抓着手电筒,努力给他们鼓掌。
昨天是真正站在观众席上看完了整场演出,即便还是被场内的柱子挡住了正中间的一部分,也弥补了前天晚上没看清的大部分细节。我大概舞台上的表演又听又看,已经是第四次了,不由得被面前的控制台吸引。还是第一次近距离看到台上的灯光音响甚至影像,如何调控呈现。机器类似dj台一样,工作人员又推又扭上面的按钮,然后你就能看到台上这些元素相应的变化。不一会儿我有点摸清了灯光调控台的大概使用。舞台上的所有灯位,都能对应3面屏幕上的矩形图案,如果舞台上灯光A是一闪一闪的状态,屏幕上的矩形块A也是闪动的,我还大概摸清了哪些灯光对应哪些矩形块,可如何实际操控,这就超过了我能观察到的范围。
不论看了几次,当演员上台向观众鞠躬时,我都有种“结束了”的戚戚然心理。如果这时有镜头慢慢从台上拉开,切到大远景,画面里有圆月和最后逐步灭掉的舞台灯,就更有一种电视剧大结局的感觉。
今天是最后一天的志愿服务,本来只打算做完一天后剩下的都逃走,没想到不仅完整参与了活动,还对结束感到不舍。是啊,接下来我又要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