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的主题是关于幽默。
来由一
有一个在遥远北欧的客户这两天来访,简称:N,人长得帅,重点是很幽默,就是做事情太散漫,真当一点不像生意人。对N的印象,除了帅,就是幽默感。譬如,那日N让我帮忙下载微信,用中国号码,可是现实已经被注册过了,有个猫咪的头像,我说这个号码是不是别人给你用的,已经被注册过了,N说不会,不过也可能就是他,至少蓝眼睛是一样的,我蹩脚的英语一开始还没踩到点,N看到我懵懂的神情,又补了一句,蓝色的眼睛是一样的,我才抱歉地补上一笑。 好冷。
来由二
我们家内人经常说,跟我聊天一点不好玩,没有幽默,总是一本正经的。我细细地回想了下,好像还真是,记忆中鲜有我说的话能让人开怀大笑,我一开嘴,总是有点不咸不淡地冷场,有一句没半句。
来由三
我想让自己变得更快乐,让身边的人也更快乐。一本正经,紧绷着神经,整一个累。
所以这一周,我想写关于幽默,怎么培养幽默感? 这个道路上,我要怎么一步一步走。
幽默的定义是什么? 幽默是指用词形容有趣或可笑而且意味深长,是个外来词,由“humor”音译而来。
通过哪些训练,可以让人逐渐有幽默感? 这个问题由点难。真是有点儿心灰意冷,经过搜索,我发现幽默原来和智商有很大的联系,而我是很有自知之明的。所以呢,对于我来说只能靠模仿和积累。
幽默一词,最早是在1924年,林语堂先生在《晨报》副刊发表一篇《征译散文并提倡“幽默”》中第一次将英文中的“humor”译成“幽默”。这么想来,幽默一词,也就100年不到的历史。当然我觉得古时候自然也是有幽默这回事,只是不用这个词,差不多等同于诙谐有趣之类的词汇,这一块知识暂时空缺。
因为要输出就只能倒逼输入,由“幽默的作家”去搜索信息,因此拉出来的信息,其庞大程度真是可以和银河相媲美了,可是我还是就其中此刻特别值得先提的作家作些概述。
从林语堂先生开始引入“幽默”一词开始说起,他擅长演讲,能引用不计其数的典故和人物,而且基于他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深刻的思想凝聚成的睿智,他的演讲不只是让人好笑,而是能让人忍俊不禁之余,还耐人寻味。
摘抄一段:
纽约某林氏宗亲会邀请林语堂去演讲,希望借此宣扬林氏祖先的光荣事迹。这种演讲出力不讨好,因为不说些夸赞祖先的话,同宗会失望,若是太过吹嘘,又有失学人风范。只见林语堂不慌不忙,娓娓道来:我们姓林的始祖,据说是商朝的比干,这在《封神榜》里提到过……英勇无敌的林氏祖先,有《水浒传》里的林冲,……
我们姓林的旅行家、航海家有《镜花缘》里的林之洋……诗人、才女有《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另外还有美国大总统林肯……独自驾机飞跃大西洋的林白……我们林氏家族可说是人才辈出、光宗耀祖啊!
再是老舍先生,他的幽默在一定程度上深受英国文学家狄更斯的影响,在上学那会学到过老舍先生的文章,但已然都还给老师。这里只引用他散文《四位先生》,老舍先生是要描写主人吴组先缃生,却只字未提本人,一直在描写他们家的小花猪,其中还调侃,他是知道就算他和吴组缃先生一起去登广告出售,也是不值这600大洋的。
另外在搜索结果中,还看到王小波也被列在文字幽默作家中,有翻过王小波先生的书,他的文字放到现在读,仍是感觉不过时,文字中顽劣中带着讽刺,让人读着特别感觉带劲。
仅仅是搜索百度从中窥视了一觉,便可搜罗出这么多的信息,却未曾细细品读。幽默的路上,需要一步一步开始。
最后,再列举一个国外的作家,这会唯一想记录在这里的,道格拉斯 亚当斯, 他1952年出生在英国剑桥,是广播剧作家、和音乐家,以《银河系漫游指南》系列作品出名。 以下这段是从 道格拉斯的《银河系漫游指南》摘抄,其幽默读一遍,还想让人再读几遍。以此结尾。
别装出一副想和我说话的样子,我知道你恨我。”“不,我不恨你。”“是的,你就是恨我,大家都恨我。这是宇宙形态的一部分。我不得不和一些人交谈,然后他们就开始恨我了。甚至机器人也恨我。如果你没有注意到我的话,我想我很可能会走开的。”他用脚支撑着爬起来,坚定的面朝相反的方向。
“那艘飞船也
恨我。”他指着警用飞船,心灰意冷地说。
“那艘飞船?”福特突然兴奋的说,“它发生了什么事情?你知道吗?”“它恨我,因为我对它说话了。”“你对它说话?”福特又叫起来,“你这是什么意思?”“很简单。我非常无聊和沮丧,所以我就跑过去把自己和它外面的电脑对接口连了起来。我对那台电脑说了很久很久,向它解释了我的观点,从宇宙一直到他自己。”马文说。
“然后呢?”福特追问道。
“然后它就自杀了。”马文说,随后迈开大步朝着“黄金之心”号走去。
Shirling
2017年3月07日 晚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