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来一直在努力搞懂我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我有什么爱好和特长,我热爱的生活和事业是怎样的,我能给别人带来什么价值。常看到这样的终极拷问:如果生命只剩下一个月(或一周),你会遗憾还没做什么?你的回答就是当下自己最应该去做的事。
我想我的遗憾大概会是没有尝试过真正的独立创业和没有好好享受家庭生活的美好吧。
关于创业-
创业似乎对很多人有巨大的吸引力。我从最早萌生创业渴望,到后来知难而退,再到现在重新燃起希望,感到内心种了一颗种子。创业意味着自由和满足感,并不是金钱上的,而是精神上的。然而我对它依然怀有一种畏惧,不相信自己能成功,不相信自己有商人的细胞,以至于不敢迈出一步。
现在的商业环境充满了不确定和复杂性,单靠一个人的力量越来越难做成一件事了,需要依靠一群人的努力才行。不甘心在大公司里做个螺丝钉工具人,不乐意被PUA,只能自己寻找志同道合的合伙人组建一个小而美的团队。虽然不是那么容易,但值得一试,比如多约靠谱的朋友聊聊,多参加社会活动。哪怕最终失败了,也是买了一个人生经历,可以不那么遗憾了。
关于生活-
人到中年,变得越来越感性,对美学、对哲学、对社会学、对大自然都有浓厚的兴趣,越来越渴望体验生活、探索自己、表达自己,理清大脑里纷乱的思绪,喜欢安静阅读思考、用文字表达内心感受,陪孩子一起读书学习,畅游大自然,这些都让我感到惬意。
那么我为什么还没有行动起来去实现这两个愿望呢?两个原因,恐惧和现在的工作。
关于恐惧-
从物质上讲,多年的积蓄加上老公的勤奋顾家,工作并不是非做不可的事了,但精神上却无法切断跟工作的连接,就像还未足月的胎儿,必须依靠胎盘供给养分,还不够成熟,不能脱离母胎的舒适圈,对未知的世界感到恐惧。
对未知风险的恐惧是人类的本能,而克服本能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唯一的办法就是直面它,见山开路,遇水修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旅行旺季往往需要提前很久开始预定酒店和机票,但我们怕到时候会有各种状况导致不能成行而带来很大损失,尤其有老有小同行的时候,因而不敢贸然下单,犹豫来犹豫去直到错过了最佳时间。而一旦下了冒险的决心支付了订单,尽管依然会面临不可知风险,但一定会集中全部精力在避免意外状况的发生上,一切朝着确切的目标努力,最终顺利成行。
所以,我希望自己能成长得更快些,翅膀更强大些,获得克服恐惧的勇气,然后纵身一跃。当拼尽全力扇动翅膀的时候,或许就真的能飞起来了,而翅膀也会在一次次飞翔中变得更加坚韧,从而飞得更高更远更轻松。
关于现在的工作-
尽管现在的工作已经对我失去了吸引力,让我没有一丝成就感,而且现阶段跟我的“终极答案”相冲突,无法兼顾只能舍弃。
可一旦想要放弃它时,内心第一反应就是,这个工作让我能轻轻松松就挣到钱,恐怕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如果放弃这样的“好事”,选择吃苦受累还没钱的“坏事”,于情于理也说不过去啊,这违背了趋利避害的生物本能,是犯傻!
但问题来了,这怎么解释依然有那么多人做了“趋害避利”的选择呢?难道他们都傻吗?不!他们恰恰是最聪明的一小撮人,也是更容易成功的一部分人。
所以需要怀疑的是:我认为的“好事”真的是好事吗?我认为的“坏事”又真的是坏事吗?
所谓“轻轻松松挣到钱”是真的轻松吗?其实并非如此,否则为什么会每天一醒来就有挥之不去的辞职念头?为什么总会担心不能达到老板的期望?为什么总沉浸在自责否定的情绪中?为什么总有失落感和无价值感?……
如果这些负面情绪是切切实实的感受,那么就绝不是“轻轻松松能赚钱”的工作,因为轻松不仅意味着身体轻松,还意味着精神上的轻松或愉悦,这种状态下人是不会感到累的,而我现在几乎每天都抑郁寡欢,感到无比心累,因工作时间占据了整个白天无法陪伴孩子而深深担忧她的学业和成长,进一步加剧了心累,所以这个钱赚得并不轻松。
再说说“吃苦受累没钱赚”的“坏事”,之所以打引号,是因为存疑。吃苦受累的背后一定有什么力量在支撑,这个力量一定不是钱,倘若有极大的动力和兴趣,那么吃苦受累也仅仅是别人看起来的表面现象,对自己而言恰恰是心流的享受。运气好的话有可能获得超出预期的金钱回报,那些没钱赚的十有八九是努力的方向或方式方法有问题,或者仅仅是短期的暂时的,并不能代表普遍结果。
即便是运气真不好栽了跟头,那也会换来经验教训和成长,也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说不定接下来就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所以说,我潜意识认为的“好事”和“坏事”都是感觉上的假象,禁不住理性的推敲,自然也就不存在舍弃“好事”选择“坏事”的犯傻行为了。
承认了这个结论,再回过头看,这种“趋利避害”的本能恰是阻碍我们做出正确选择的烟雾弹。
因为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什么是利什么是害已经和我们的头脑一瞬间感知到的利与害大相径庭了,导致我们常常会误判。看似有利的舒适圈,实则是害,看似有害的冒险举动,实则是利。
这个世界有那么多奇奇怪怪的虚假现象,包括担忧和恐惧,让它们见鬼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