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生遭遇多次背叛。幼年作为质子,被父亲抛弃于拥有血海深仇恨不能生啖其血肉的异国,历经艰辛终于活着回到了家乡,费尽波折登基为王,却受权臣掣肘,一生的孤家寡人,父亲抛弃他,后母欺侮他,没有人可以与他分忧,那野心勃勃到被世人评价为丧心病狂的内里,是一份忧郁到无人理解的慌然。
他牺牲了自己最爱的女人,赌上了所有,终究得以一统,“一将功成万骨枯”,那高高在上却冰冷刺骨的王座之下,又埋藏着多少尸骨?
很多人听到这个描述,可能脑海中浮现的第一印象是那个在华夏历史上,堪称开天辟地般的第一任皇帝——赢政
是的,古来圣贤皆寂寞,真正优秀的人,大抵都是孤独的,这个一生经历高度复刻秦始皇的高仿人物,叫做冒顿
或许2000多年前,修建万里长城的秦始皇,这孤独的王者早已高瞻远瞩,看到了日后匈奴之祸,他曾惶恐和担忧,于是频繁的调动天下人力,渴望平缓和中和这股涌动之力,但想来,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竟会在胡人之中,诞生一朵与他相似的花!
秦始皇去世十数年后,头曼单于的儿子——曾经被抛弃的质子冒顿杀父而自立。逆风翻盘,横推八方,首次统一了北方草原,建立起庞大强盛的匈奴帝国。这是中原王朝历史上第一次,要面对一个范围广阔不输于已,同体量的北方超级大国
匈奴最强盛时期南起阴山、北抵贝加尔湖、东达辽河、西逾葱岭,号称将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拥有控弦之士三十余万,大漠苍狼冒顿率领着北方狼族匈奴,以一种让汉人无法忘却的姿态,登上了中国的史书。
中原农耕文明与草原游牧文明,由于环境的限制,走向了截然不同的发展路线,它们之间存在宛如着横跨两个世界般的代差。
但由于农耕世界的文明发展程度更高,并且率先发展出了文字,开录记录历史,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了农耕文明的历史记载,翻开历史的篇章,讲述的都是汉人农耕世界的视角,游牧民族扮演的往往是其中反派的角色,其实抛开汉人本位的视角,那个游牧的世界亦是同样精彩,无数的传奇天骄,人生之传奇,故事之跌宕起伏,亦不逊于农耕世界。
被称为祖龙的赢政,奠定了中华民族的龙魂,而冒顿则是凝聚了草原民族的狼魂,自他们开始中国北境与中原九州便形成了一个朦胧的集合意识,为了对抗对方,在诸个时代总是不约而同的走向大一统的道路
历史上北方狼族曾数次向农耕世界发出征服之战。狼族与龙族的战争延续了几千年
而此时匈奴冒顿与大汉刘邦的碰撞,是两大并不完善的“跛脚大一统巨人”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双方都堪称中华5000年来的顶级1帝王,这一场中原皇帝对决草原之王的战争,用这是当时世界的顶点之战来形容,亦毫不夸张,在此之前,双方都还不曾意识到大一统的力量,但在此战后,大一统的魅力将震慑其心。
代表农耕世界顶点的中原龙族与代表游牧世界顶点的草原狼族决战于茫茫大漠!
最强防守的天子步兵军团VS绝对服从的单于控弦之士!
很难想象当时刘邦的内心受到了怎样的冲击?他一生自诩征战无数,也曾驰骋疆场直面过霸王项羽的百战铁骑,但他即便是梦中可能也从未有过这样的场景
四十万匈奴骁骑在狂风下呼啸,铺天盖地犹如山洪海啸,一队队骑兵按照花色不同分队列阵,浩浩荡荡,压迫感悚然而生
什么玩意?我们这是一个连天子御驾都找不到四匹同色马的时代,可像这样的骑兵,你丫有四十万?我是在跟什么怪物打架?
这个时代怎么会有这么一个强悍到离谱的家伙?刘邦无法理解,双方宛如两个世界一般
一战下来,让双方都震慑于对方的强大,但最终还是那个英雄气概万千的刘邦退却了,双方战了个平手,冒顿却成了刘邦挥之不去的梦魇,此后大汉一退再退,屈辱和亲以换和平,让后人光从场面上看,竟似这真就成了大汉的最强之敌!一人横压西汉四代帝王,大汉军队避不敢战?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揭开历史的迷雾,还原其中的真相,白登之围的背后,其实是打不动汉军的心酸
冒顿赢得并不轻松,如同后来的中美朝鲜战争那般,其实双方都给对方留下了终生难忘的阴影
白登山下,刘邦那汉家天子的雄风,何尝不是冒顿平生未有之震撼,他一生自诩征战无数,也曾驰骋疆场直面过诸族的各类军团,但他即便是梦中可能也从未有过这样的场景
区区三万步卒,面对我40万骑兵的八面包围,优势完全在我
但——面前这诡异的一幕让身经百战的大漠苍狼也怀疑了人生,难道汉人的天子真的有神灵庇佑?
不然怎么解释?面对我40万骑兵的雷霆箭雨,狂轰乱炸,七天七夜连阵型都没乱?一轮箭雨下去,铠甲都不破防?
什么玩意?这不是公元前?我们这是一个还在用骨制箭头的时代,你这铁甲重装步兵是什么鬼玩意?更离谱的是像这样的百战精兵居然只是汉人的一支先锋部队而已?我是在跟什么怪物打架?
这个时代怎么会有这么一个强悍到离谱的家伙?冒顿无法理解,仿若两个世界一般
或许也是从这一刻,冒顿也好,刘邦也罢,他们心中已然明白,自己也就只能走到这里了,终自己一生已经无法理解对面的世界,无力去征服那个神秘精彩的异世界,
命定的抉择将在下一个时代才能真正分出胜负
公元前196年,刘邦回到阔别已久的老家沛县。
眼下已是天寒地冻、朔风阵阵,这个一生征战无数、直面难以想象之强敌的天子,早已是垂垂老矣,许是心有所感,他没有立马回到富丽堂皇的皇宫中疗伤,而是选择了重返故里。
刘邦邀请父老乡亲一起陪他宴饮,席间,刘邦百感交集,酒酣之际,击筑而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个传奇天子,草莽皇帝带着一丝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
而另一边的冒顿,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却没有什么喜悲的情绪,反而是颇为令人玩味的写了一封情书给刘邦的老婆,给那个刘邦背后的女人,堪称大汉无冕女皇的吕稚
信中这样讲道
“我是孤独寂寞的君主,生在沼泽,长在草原,我多次到边境来,希望能到中原游览一番。陛下独立为君,也是孤独寂寞,一个人居住,我们两个寡居的君主都很不快乐,无以自娱,还不如我们以己所有,换己所无。”
吕后阅读信后,认为自己受到了极大的挑衅和侮辱,气得准备杀掉匈奴使者,发兵征讨匈奴。后世的人们也多认为冒顿这一举动是政治上的挑衅。但抛开汉人的立场去看待这个草原上的秦始皇,用赢政的一生去代入这个冒昧的家伙,信中其实颇有一些情真意切,起码一生孤独是真的,生在沼泽,长在草原,也是真的,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一生下来面对的便是残酷的自然环境,仅仅为了生存,便要争杀掠夺,强者为尊。
对那个富裕繁华的中原九州世界自是充斥着好感,拥有着好奇,亦在所难免,但冒顿已身为草原的王,这身份,那代表着汉人的噩梦,好家伙,让你去中原?除非从大汉朝的尸体上踏过去。自是与中原绝缘了。
或许在无数个黑暗的夜里,亦曾如许多年前那大秦宫门台阶上的少年一般,冒顿望着漫天星辰,思考着自己的归宿和人生意义,他找不到答案。
即使这一世枭雄冒顿,或者并不曾对大汉有过怎样深沉的恶意,但历史选择了他,族群的命运掌控在他的手中,时代的大背景下,即使是帝王,也无法逃脱命运的束缚。
双方都是为了族群而战,这场战争既然已经挑起,那么只有一方倒下才能结束。
汉初面对匈奴这个难以战胜的强敌,选择以休养生息的政策,用中原绝对的体量优势来打败他,面对匈奴屡次侵扰而选择了隐忍。专注于整合内部,平定不安分的藩王。从异姓王时代削到“非刘氏为王天下共击之”,再到削同姓王,萝卜加大棒,大砍分封制。强化大一统。
冒顿则是选择了另一条大一统之路,用武力去征服其他的部族,壮大自己,以期获得可以比拟甚至超越大汉的力量,他挥鞭西向,征服了月氏,把反抗不服的全部杀死,并降服了一般百姓。平定了楼兰、乌孙、呼揭和他们旁边的二十六个国家,都变成匈奴的臣民。
以至于等到汉武帝刘彻继位时,整个西域与漠北都已经拜服在匈奴的脚下,形成了对汉朝的包夹圈,汉人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到极小的范围,汉武帝堪称汉朝最伟大的皇帝
可以说,今天许多人都低估了这个能与秦皇并称的汉武对于汉族的意义,经过汉初几代统治者的休养生息政策,汉朝的国力在刘彻即位后已相当厚实。而刘彻自即位以来,就一改汉初的战略防御政策,积极进取,征伐四方,力图实现“王者无外”的“大一统”的局面。
他先是南方扩土,尝试减缓匈奴带来的压迫感,随后,终于大张旗鼓的再次挑起战争
冲破匈奴的封锁线凿通西域,联盟月氏,隔绝羌人和匈奴的往来,决战漠北,用数次战争,打出了一个民族的自信!
一句“寇可往,我亦可往”,至今仍让人热血沸腾,卫青、霍去病深入漠北,大破匈奴,封狼居胥,从此以后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
匈奴人拖家带口,走在逃难的路上哭泣着唱出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无藩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他们一部分选择了臣服,融合了部分汉人的血脉,这一支自此沦为大汉之藩属,或者是胡人血统中那不稳定的因素,隐藏着祸患,后世五胡十六国的开端,便是自那个叫做刘渊的匈汉混血汉赵开国皇帝开始。
另一部分选择西逃,融合了当地人的血统,在那个新的世界,再次展露风采,荣获了一个让西方人难以忘却的称号——“上帝之鞭”
当然了,这些都是后话了。双方已然是分出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