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谭凯《中古中国门阀大族的消亡》有感
出生于九十几中国最著名门阀之一的卢氏(818~881),拥有毋庸置疑的高贵家世。卢氏能追溯至其祖先至七百年前的汉朝,在此期间家族仕宦从未间断,数百位宗男出仕于汉代以来各朝。(摘自本书绪论)
这是一个震撼的描述。一个家族以血缘为纽带,繁衍昌盛800年,甚至用极其惊人的适应力平稳度过了几个朝代的更迭。这些家族和门阀,是真实存在于中国古代的贵族。但在唐朝末期,这些强大的家族突然间分崩离析,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唐宋为何如此不同?
这个迷人的问题吸引史学家前赴后继地开展研究,其中日本人内藤湖南提出了“唐宋变革论”,描述了中国从唐代的贵族统治转向宋以后的君主独裁体制。这个过程在他看来并不只是体现出唐和宋的不同,而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大转向,也就是从中世进入近世。
那些贵族为什么可以抵抗各种意外因素,在800年维持其阶级地位?他们又为什么在唐朝末期灰飞烟灭?宋代以后的精英阶层,为什么崇尚的价值观和文化与之前截然不同了?
本书通过考察大量的墓志铭来分析姓氏和郡望,用数理统计的方式绘制了“父子链”,着重剖析上述几个核心问题。作者用很简练朴实的笔法,描绘了一个角度新颖的唐朝。
在四十多家名门望族中,有7家特别突出,被称之为“禁婚家”。唐高宗曾禁止这些家族联姻,希望能削弱他们的身份。他们是:赵郡李、陇西李、太原王、荥阳郑、范阳卢、清河崔、博陵崔(除了关中地区的陇西李之外,其他的都来自山东)。
这些强大的贵族门阀彻底垄断了唐朝的仕途。在宋朝,聪明人不管出身是什么,都可以生活的很好,白手起家的故事屡见不鲜。但唐朝不一样,家世是社会声望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为了距离核心更近,这些贵族们大量聚居在西京长安、东都洛阳和两京走廊之间。甚至在城市里的居住区也高度集中。为了强化家族之间的联系,打造坚不可摧的护城河,这些顶级家族高度联姻。很多人结婚的对象就是曾经一起玩耍的发小,门当户对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有确实的证据表明高度近亲繁殖所产生的影响。所幸尽管具有如此密集的联姻,但纳妾的广泛存在以及对别子合法继承的承认,能够确保相当多样化的基因群。
聚居、联姻,通过血缘的纽带,在官场上不断提携家族子弟,使得家族中始终有人入仕,从而保证了有人在朝维护家族利益,又以优良的教育和成长环境孕育高素质的家族成员。即使朝代更迭,新任统治者依然需要有学问、有声望的人来维持国家治理,这些贵族子弟就会又一次成为弄潮儿。
为了限制门阀的势力,武则天推行科举制选拔人才。到了晚唐,科举已经成为精英文化的重要一环。此时的唐朝出现了一种新的制度,为年轻人提供向上流动的途径,即藩镇藩镇辟署制。但很快就被门阀所适应,并基本上垄断。
而摧毁这一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唐朝末期的黄巢之乱。长达20年的战乱和杀戮,彻底摧毁了贵族的肉身,鲜有幸存者,即使有小猫小狗两三只也再不能维持其家族的统治地位了。
为什么唐朝末期会出现如此大规模的叛乱?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唐朝类似于殖民制度极大加强了对底层人民的盘剥,另外就是恰逢历史罕见的大旱灾席卷北半球。在这动荡的20年里,历史书中记载的食人事件不止一起,甚至有割据一方的军阀腌制人肉作为军粮的记载。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这些门阀展现了惊人的时事适应能力,一度堵塞了所有阶级流动的渠道。但最终被农民起义的黄巢以触目惊心的杀戮,彻底毁灭了这一精英社交网络,让延续800年的精英家族泯灭在历史的尘埃中。
一个完全固化的社会,会让阶级矛盾不断积压。没有希望却不断被剥削的底层民众最终会以最狂暴的方式席卷一切,强制洗牌。从这一点来看,历史的经验值得我们惊醒。而这样无法控制的暴力,最大损害的依然是民众,真可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