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着镜子端详这张熟悉却有带着陌生的脸庞,想不起来是什么时候开始,皱纹已经在慢慢地爬上了眼角和嘴角,脸上若隐若现地从皮肤底层逐渐浮现出来的黄斑,也许就是传说中的老年斑了吧。还有那混合在黑色头发里的丝丝银发,终究是盖不住也遮挡不了,索性就由它去吧。人究竟什么时候开始老?四十岁?五十岁?还是六十岁?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那么,我想,当一个人下意识地发出“老了”的感慨的时候,就已开始老去。
还有那恼人的老头子,对我的昵称只多不少,已经从当年的“老婆”变成“老太婆”了,当自己老去,很多记忆都已不再,每每戴起老花镜,眯着眼在那张被抚摸的有点泛黄的照片上,找自己的身影,一边摸着孙子孙女的头,一边用微微沙哑的嗓音叙述仿佛发生在昨天的故事,“想当年,你奶奶我见到你爷爷是在……”
原以为一辈子那么长,衰老还是个遥远的代名词,这辈子忙忙碌碌,也就是一个转身的距离,我们就已经从蹉跎的岁月里,挥别了青春年华,迈过艰辛的中年,进入黄昏阶段了。要如何优雅地老去呢?
最理想美好的样子也就是如杨绛所说的: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在年轻时认真经历生命的历练,方能在岁月中优雅地老去。
古人说过,不学则老而衰,因为新知识的增长是保持生活池塘清如许的源头活水。知识广博,思维敏捷,修养深厚,方可目光清澈,谈吐文雅。每天只要得空,我一定要坚持读书看报,当我们不再年轻了,依然可以从书中汲取精华,修身养性。我想有着文字的魅力,即便我们不再年轻,依然可以让岁月带走的容颜都积淀成自己的修养和魅力。
整理内务的时候,我时不时地喜欢打开尘封的箱子,拿出那件最真爱的嫁衣,还记得那年筹备婚礼,需要定制几件礼服,婚纱,晚礼服都已经备好了,唯独对一件完美的带着手工刺绣的秀禾服喜爱却不舍得下手。在当时5000块的衣服足以花掉半个月的工资,是先生毫不犹豫地说喜欢就买下,我不能让我们的婚礼留有遗憾,我虽然心疼,但还是感激老头子当年的爽快,珍惜的了半辈子的嫁衣,拿出来依然光亮如新,而我却朱颜不再,再过几年,便到了我们金婚的纪念日了,我期待着那时再为你披上这件嫁衣,用半个世纪的时间来见证我们的婚姻。
尽管已经老了,可我仍旧喜欢花大半天的时间泡在厨房里,因为我觉得对待自己的饮食起居不敷衍,不马虎。为了老两口的健康饮食,精心安排好一日三餐,选料考究,烹饪用心,色香俱全。因为老了,我和老头的身体健康才是放在首位,只有拥有了健康的体魄,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持晚年的生活质量。遇到身有小恙不随意,不需要家人督促主动求医问药,做到不养小病遗大患。认真去对待每一个白天黑夜,白天积极去户外接受阳光抚慰,夜晚在温暖的被窝享受一夜安眠。
修身养性,内外兼修。优雅不分年龄,时光也可以逝去得很美。愿余生,我们还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那个方式和期待的那个样子,从容优雅地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