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连云港工作结束后,我又来到了岳阳市出差,之前因为工作来过几次,但每次都是单天走,完全不熟悉岳阳。这一次待了一个星期,也终于来岳阳楼转了一下。
长江边。江中停靠着一排排采砂船,此时应该是枯水期,两岸露出了大片大片的空地。
江边到处都是血吸虫的警示牌,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最初来自于小时候的新闻联播,来到岳阳查阅了相关报道、资料才第一次感受到这个病的恐怖。
不过现在已经基本控制了,江边钓鱼游玩的人很多,但我依旧不敢下去。
随拍几张洞庭湖大桥的照片。
钓鱼的人很多。
岳阳楼
岳阳,最应该来的就是岳阳楼了。由于中学时代学习的《岳阳楼记》,我对这里一直抱有期待,对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映,气象万千。”的风景向往不已。
这里背诵岳阳楼记免票,我也参加了活动,好在中学时背的牢靠,很轻松地通过了考试。可惜忘了个语气助词——“嗟夫”,导致扣了一分,遗憾啊遗憾。
进入岳阳楼,是历朝历代岳阳楼的复原模型。
先前我一直以为岳阳楼是一个古迹,几百年上千年那种,没想到历朝历代的岳阳楼也是“命途多舛”,多次重建。
不同朝代的岳阳楼各有千秋,都很漂亮,我也选不出个高低来。
唐代岳阳楼
宋代岳阳楼
元代岳阳楼。
明代岳阳都
清代岳阳楼
景区随拍。
双公祠。
双公祠是为纪念范仲淹和滕子京两位先贤而建,采用湘北明清祠堂式建筑风格,白墙青瓦,为单层砖混结构。门额“双公祠”三字由范仲淹第二十八代后人范敬宜题写。门联为:
“一湖一楼一记,浮乾坤、控南北、叙乐忧,江山胜景辉映千古;
双公双绩双德,联珠璧、会风云、昭日月,文坛佳话流播九州。”
岳阳楼记。
岳阳楼的历史,源于三国时期鲁肃在洞庭湖操练水兵,建造的阅军楼。
南极潇湘。
岳阳楼。
岳阳楼,去的时候人很多,于是我用AI消除了大部分人。
超清的照片上传失败,压缩上传就糊了。
登上岳阳楼,洞庭湖尽收眼底,可惜天气不好,雾蒙蒙的,啥也看不到。
岳阳楼细节。
周边景色。
小乔之墓。
小乔墓又名二乔墓,在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北面,占地1亩。20世纪70年代,小乔墓和岳阳楼一起被国家认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于国家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冢为圆形封土堆,墓周有游道,并增加石栏护围。园内建筑,为砖木结构,覆以青色琉璃,具有江南园林风格。
据光绪《巴陵县志》引明《一统志》载:“三国吴二乔墓,在府治北。吴孙策攻皖,得乔公二女,自纳大乔,而以小乔归周瑜,后卒葬于此。”又引《戊申志》载“墓在今广丰仓内。或小乔从周瑜镇巴丘,死葬蔫。大乔不应此。”《巴陵县志》又载“瑜所镇巴陵在庐陵郡,非今巴丘。”又裴松之注解《三国志》称:“瑜留镇之巴丘,为庐陵郡巴丘县(今江西省境内),瑜病卒之巴陵,为晋荆州长沙郡巴陵县(即今岳阳市)。”孰是孰非,尚待考证。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巴陵广场
广场主体反映巴陵起源的神话传说——后羿斩巴蛇,古代传说夏后羿曾斩巴蛇于洞庭湖,积骨成丘陵而得名。
巴蛇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巨蛇。据《山海经》记载,巴蛇居住在洞庭湖一带,以吞吃过往的动物为生,据说它曾经生吞了一头大象,过了3年才把骨架吐出来。“人心不足蛇吞象”蛇指的就是巴蛇。由于巴蛇也袭击人类,所以黄帝派遣后羿前往斩杀,后羿首先用箭射中了巴蛇,然后一直追赶它到遥远的西方、将其斩为两段。巴蛇的尸体变成了一座山丘,称为巴陵。
广场上卖气球的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