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是因为影响到大脑的深部的一些神经细胞("黑质")坏死了,那么就有一种化学物质叫做多巴胺的减少,出现一些静止性的震颤以及运动迟缓这样一些症状,但是他称这个病叫震颤麻痹,但是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这个病叫做帕金森病,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那么他的主要症状是震颤,静止性的震颤,肌肉的僵持,还有运动的迟缓等。
患者早期有继续工作和生活的自理能力,但经过数年以后就会逐渐丧失工作能力,一般该年限在5-10年不等。到疾病晚期会出现全身僵硬、活动困难、长期卧床,最后大多死于肺炎等各种并发症。当然了,每个帕金森病人的病情进展不一样,个体差异很大,少数患者会迅速进展病残,而多数患者病程进展相对较慢。
若能够经过及时合理的治疗,15年到20年能保持较好的功能。这除了与帕金森病本身有关以外,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患者本身的心理素质、医疗条件和家庭的关怀。保持乐观心情、意志坚强和有和谐家庭关系、良好家庭护理的患者,加上合理及时的医治,大多都能保持长久的生活自理能力,病情发展相对较慢。
帕金森病情发展了解:
1.0级=单侧肢体患病
1.5级=单侧患病,并影响到中轴的肌肉
2.0级=双侧患病,无平衡障碍
2.5级=轻度双侧患病,姿势反射稍差,但是能自己纠正
3.0级=双侧患病,有姿势平衡障碍,后拉试验阳性
4.0吸=严重的残疾,但是能自己站立或行走
5.0级=不能起床,或生活在轮椅上
很多病人常问到的一个问题:“帕金森病随年龄增长不断发展,晚期会不会造成死亡”。
一般来说,帕金森病本身不是一个致命性的疾病,一般是不影响寿命的。但其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帕金森氏病引起的严重肌强直、全身僵硬,卧床不起,引起的感染、外伤、吞咽困难等并发症。例如帕金森氏症患者,如果长时间卧床,不能进食,可能会下胃管,这可能会导致之前吸入性肺炎,肺炎本身会导致死亡。长期卧床休息,也可能导致尿路感染,长期的尿路感染,也可能导致肾脏问题和死亡。
王老:大家不用担心,随着现代治疗方法和水平的创新和提高,很多病人是能够维持高水平的运动和生活质量的。
虽然很多西医定义本病为“无法治愈的疾病”!而中医认为帕金森并非不治之症。疑难杂症找西医就像意外骨折找中医做手术一样。帕金森并不是只能一直服药控制,而是人们一直在“掩耳盗铃”罢了。
王老认为,帕金森治疗需要立足于“滋阴补肾,填精益髓,益气养血,清热化痰,息风止颤”。具体需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质、临床表现等情况来一人一方辨证施治。
通过中医药熄风镇颤汤培补肝肾之阴精,肝肾亏损得到有效补充和纠正,肾精充盈,肝阴旺盛,水多自能涵木,木得水养,阴阳重新恢复平衡,则虚风可熄,震颤得止;促使脾胃复健运于气血生化,使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五脏所产之气、血、精、津液上供于脑,下灌溉四末,濡润筋肉,疏通经络,达到脏腑阴阳气血平衡,复其自稳态,从而大脑正常指挥肌肉的活动,患者恢复动作技能和语言能力。
同时,健脾益气,再配合补血养血的药物,活血荣筋。中医理论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正常,才可以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以生成气、血、津液。肝藏血,肾主骨,肾阴精不足,骨髓不充,加之脾胃不和,水液失运,痰浊内生,阻滞脉络,筋脉失养,长时间的气血两虚,而致肌肉与神经得不到供养,造成四肢无力,肌肉麻木;筋骨疼痛,或是肢体麻木,一致圣经麻癖症。气血亏损,由于心脑供血受阻,所导致筋骨麻木,腰腿疼痛,血不养筋,周身无力,筋骨不舒,步态冻结拖曳。
因此患者治疗气血不足,辨证为肝阴亏损,血不荣筋。具体需根据病人全身的症状来综合判断血不养筋的病情、程度,需不需要进行益气补血、活血、舒筋通络等方法来进行施治。
治疗标准(一般根据患者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和工作能力等进行综合判定)
1.治标阶段:延缓疾病发展,主要症状及体征均有好转情况出现
2.治本阶段:患者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减轻,基本生活或工作能力得以改善。
3.巩固阶段:采用熄风镇颤汤治疗后患者主要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