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的界限或明或暗,总是隐形的存在。就在今天很尴尬的、清醒的认知到“在其位、谋其职”,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剩下的是乐意与否。
当然不是每一个谦虚换来的是彼此的尊重,即便如此也不能磨灭骨气,你把自己当什么,未来可能是什么。
“储备”一词是何解,积蓄激发,“干部”我把它定义为管理者。那么“储备干部”是否可以解释为积发的未来管理者。把现在的个人定位成管理者,那是否在各事宜上更为“大气”。
现今,诸多评论针对应届大学生在工作上定义为“眼高手低”,当然也不乏存在好吃懒做的情况,那反过来想一想,企业在招纳这些大学生的初衷是什么,对象是基层岗位的一线员工,还是积累培养以未来的管理者,毫无疑问是后者。那为何不把应届毕业生这种“眼高手低”的心境加以改化激发?企业在培育新进应届大学生,除了灌输企业文化、各类基本情况、乃至基层岗位的体验,可否培育和激发他们身上的管理气质和能力,“眼高手低”背面的寓意着什么,心境和眼界的开阔。多数企业在强调未来需求并输出更多的有知识有能力的学历人,那试问在培育“新人”这一块,是更多的教会做事,还是如何做事,是需要做事的人,还是高效管理工作的人?
“美丽”是一种外表,重要的是看“气质”。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