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常听到有人抱怨,孩子不跟自己沟通,夫妻之间不沟通,言语之间充满怨气!
责任在谁?对方还是自己?
我认为沟通讲究换位思考。你在沟通中感觉有过不舒服吗?或者你考虑过你是否带给对方不舒服呢?请察觉反思自己!
你让对方和你有沟通的欲望吗?你是否一张口就把人给堵住了?你的语气、语调、措辞是否让对方不舒服,从而不愿意和你继续沟通?你的话是否带给对方一种想要探寻的希望、兴趣与好奇?是否能让对方愿意听下去?你对对方的回应是否让对方有欲望继续往下说?你的回应很重要!
以我和儿子沟通为例,以前是这样的:
我和儿子说话,我刚一张口,儿子说:“妈,我知道了!”语气中充满了一种不耐烦,我说:“我还没说呢,你咋知道了?”他不让我说,有点生气。儿子说:“我跟你一起生活这么多年了,我还不知道你下一句要说什么?”呛的我喘不上气来!
儿子跟我说某一件事,我听了,如果我说,不就是这么点事吗?有什么好生气的!儿子扭头就走!你想孩子会跟你再往下说吗?长此以往,他从你这里得不到他想要的心理支持和鼓励,你满足不了他的心理需求,他还会跟你沟通吗?
学习了心理学之后,现在我们换一种方式:
儿子跟我说:“妈妈,商量个事吧?”这种说话方式是儿子跟我学的,这也是我们娘俩现在一贯的沟通开头。我会立即回应他:“什么事啊?”孩子就会把他的需求讲出来,我会根据情况给予答复。
当孩子遇到了不痛快的事,回家跟我说的时候,首先我会停下手里的活,静静的听,我在听,就是给他一个说的机会,不打断他,说完我会先共情他的情绪,比如这件事,你是不是现在很生气啊?他会说,是啊!怎么能不生气呢?我会问,那你打算怎么处理呢?他就会把他的想法说一遍,然后我就他的想法发表自己的感受。如果他的想法是合理的,就肯定支持并赞扬他遇事肯动脑筋,想办法处理问题,能够理性、冷静的对待问题,相信问题也会很快解决的!如果他的想法中有对有错,先肯定对的,再帮助他修正错的,在这种时刻,孩子是非常乐意接受我的建议的,而且遇到问题,他还会乐于跟我分享,向我求助。这个过程下来,他的激动的情绪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缓和、平复!
相反,如果你不用心对待他的事,你想跟他沟通时,他也会用一句话怼你:“你懂什么?”
有时候孩子并不需要你给予他多少帮助和建议,只是想找个倾听者,他说完了就舒服了,和我们大人一样,有时候有人能够真心的陪陪我们就足够了,别人给出的建议并不一定是我们想要的。
同样倾听孩子并不过多的插手孩子成长中遇到的烦恼,放手让他自己去解决,也是锻炼他成长的一个绝好机会。父母过多的介入会让孩子一次次失去自我成长的机会,最终他会认为凡事有人替我顶着,替我拦着,不用自己操心,这个该他自己成长的责任就转嫁给家长了。孩子遇到问题就逃避、躲让、退行,不往前走,形成胆怯懦弱的性格。这不是父母所期盼的,到头来父母又数落孩子不成器,细思极恐!父母越界、家人包办,是孩子长不大的根本原因,沟通不畅也是亲子关系不睦的关键因素!
不允许孩子表达,会让孩子把更多的问题淤积在心里,久之就会出现心理问题。孩子哭闹一定事出有因,不是一味恐吓打骂就能解决的,而是要和孩子一起去面对,找出问题的根源。你和孩子站在同一战线,同频共振,理解到孩子,孩子才会和你亲密。有了心里话,才会愿意和你说,而不找别人。成年人的世界里也有各种无奈,忙工作,忙应酬,为了生活而打拼,单单忽略了那个渴望给予她温暖的小不点,孩子非常敏感,你对他的善意关照,他会非常清楚,谁在意他,谁为他付出更多,他就靠近谁!
沟通讲究回合,就像打乒乓球,你打过来,我推过去,根据对方的来势变换不同的应对策略,一直持续不断的打下去,那才叫好球!我们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是否做到这样了呢?你说的多还是听的多呢?有没有给孩子说的机会?或者说是否你一开口就把孩子的嘴给堵上啦?把心门给关上了?
我们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多数是沟而没有达到通!多数时候是你在教训,你在指责,孩子能够坚持听完已经很不错了!
亲密关系之间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现象呢?真的都需要沉下心来向内反观自己,而不是将指责的矛头点向对方!
是这样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