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个月(11月22号),老饱在简书上发了一篇文章《今天开始,每天发一篇文章》,紧接着24号简书主编刘淼写一篇文章《我为什么要在简书日更,并且建议你也这么做》,他在文章中写道:
从今天开始,每天晚上9点到10点之间,我会在简书上更新一篇文章,坚持到2017年结束。
在此之前,我曾经参加过“写作马拉松”——要求一个人在一天的时间内写尽量多字的活动。我不是很适合进行此项运动,因为我习惯于打字输入,而速度有限,很难在一天之中完成上万字的写作,更别提“半马”要求的两万字或是“全马”要求的四万多字了。
但我愿意尝试另外一种形式的写作马拉松,即每天都写作,坚持一年。即使每天写的字数不多,一年积攒下来,数目也相当可观,而且,这个目标看上去不是那么难以完成。
可以说老饱和淼叔的日更开启了简书的第二次内容高潮。
我跑过马拉松,也参加过剑飞组织的“写作马拉松”。对于常人来说,对跑马拉松的人,一般是两种评价,一是意志力强,好有毅力,另外一种就是“神经病”,跑那么久那么远,多无聊啊。
其实跑马拉松也不需要那么强的毅力,需要的是经常的训练和锻炼,日拱一卒。我也是从跑1500米就停下来喘三次开始的,到能跑5公里,中间不停下来喘气,慢慢可以跑10公里、半马。半年后第一次跑全马,确实有些莽撞。当然,跑马拉松也没有那么无聊。读读村上春树的《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你会跟他有相似的感悟。
从去年10月份开始,我在简书上写文章,一年下来写了200多篇文章,超过20W字。当然没有做到日更,收获的粉丝和赞也少。当时吸引我到简书上坚持写下去的原因很简单:你能看到自己写下多少字,文章的字数是累加的。我把这个当成我小小进步。
刚开始写的东西,没人看,投到首页总是被拒,写完了我就先给自己点个赞。慢慢的,写跑步的文章,竟然有不少跑友点赞、打赏,极大地满足了我的虚荣心。后来我写Python爬虫,数据分析的文章,投到首页都能马上被收录。
坚持日更,在我看来比跑马拉松难,比“一天写下21万字或42万字”(写作马拉松)也要难得多。
2.
上周开始,我要求我们培训学习的同学,每天做学习笔记和总结。也相当于“日更”,推荐的平台就是简书、CSDN和有道云笔记。绝大多数同学选择了简书。
一开始大家只记录每天学习的知识点,代码。文章标题也没有章法,都是《今日总结》、《1208总结》等,有的文章也不注重排版,难于卒读。我给大家推荐了一本书麦肯锡一位咨询顾问写的《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术: “黄金三分法”》。并要求大家不但要整理当天所学的知识点和内容,更要写下自己的思考,记录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经过一周的时间,有好几个同学能写出格式排版较好,有总结有思考的学习笔记,还有同学把每天预习也做好笔记。每天晚上阅读点评这些笔记成为我晚上的一个内容。我也把笔记的问题整理出来写一篇文章再给大家建议和指导。在辅导大家过程中我也做到了日更。
我告诉同学们,可以把这项目工作对标以后工作中的工作日志和代码的迁入和迁出。
每天记笔记写总结,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还有一个好处,是让你每天学习成果可视化,让你的进步看得见。对初学者来说有成就感,持续激发学习的兴趣。
当然对程序员来说,还一个日更的好地方:github,比起简书上写下来你看到的字数的变化,github上有一个calendar。下图就是某位大牛的github的更新情况,当时他也处于快速学习阶段,从图上看到出来他有多勤奋。
每天学习、阅读都是输入,知识需要消化、内化才能变成你的经验和能力,只有多输入才促使知识的转化,有效的输出方式是:写文章、笔记,做项目、做分享。也就是做好“日更”。
日更是一种自我更新迭代,是一种深度思考,还也是一种挑战。对惰性,对时间管理的挑战。在简书坚持日更,你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