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口唇:唇红是体表毛细血管最丰富的部位之一,呈红色。
2、牙:第三磨牙萌出时间最晚,称智齿,由于智齿萌出时间较晚,萌出时颌骨发育将近成熟,若无足够的位置,常影响其正常萌出,而发生各种阻生牙。恒牙全部萌出为32颗(包含4颗智齿)。
牙髓位于牙腔内,由结缔组织、神经和血管共同组成,由于牙髓内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所以牙髓发炎时,可引起剧烈的疼痛。
3、舌:舌肌为骨骼肌。
舌体背面黏膜呈淡红色,其表面可见许多小突起,统称为舌乳头。轮廓乳头、菌状乳头、叶状乳头以及软腭、会厌等处的黏膜上皮中含有味蕾,丝状乳头中无味蕾。
4、咽:咽是消化管上端扩大的部分,是消化管与呼吸道的共同通道,上端起于颅底,下端连于食管。
咽后上方的咽扁桃体、两侧的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和舌扁桃体,共同构成咽淋巴环,对消化道和呼吸道具有防御功能。
5、鼻咽:咽鼓管咽口平时是关闭的,当吞咽或用力张口时,空气通过咽鼓管进入鼓室,以维持鼓膜两侧的气压平衡。咽部感染时,细菌可以经咽鼓管波及到中耳,引起中耳炎。
6、食管:食管是一前后扁平的肌性管状器官,可分为颈部(长约5cm)、胸部(长约18~20cm)、腹部(长约1~2cm)。
7、胃:胃在完全空虚时略呈管状,高度充盈时可呈球囊型。
胃的近端与食管连接处是胃的入口称贲门。
胃的远端连接十二指肠处,是胃的出口称幽门。
8、小肠: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成人长5~7m,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三部分。
十二指肠由于相当于12个手指并列的长度而得名,全长约25cm,由于十二指肠即接受胃液,又接受胰液和胆汁,所以十二指肠的消化功能十分重要。十二指肠呈现非常稳定的“C”型弯曲,包饶胰头,可分为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4部。
空肠和回肠一起被肠系膜悬系于腹后壁,合称为系膜小肠,其活动度较大,两者无明显界限,一般将系膜小肠的近侧2/5称空肠,远侧3/5称回肠。
9、大肠:大肠全长1.5m,有较粗的管径,肠壁较薄,其大部分位置较为固定。全程围绕空肠、回肠周围,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门5部分
10、肝:肝是人体内最大的腺体,也是最大的消化腺,肝的血液供应十分丰富,故活体的肝呈棕红色,肝的质地柔软而脆弱,易受外力冲击而破裂,从而引起腹腔内大出血。
11、肝外胆道系统:肝外胆道系统是指包括胆囊和输胆管道(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胆总管)。这些管道与肝内胆道一起,将肝分泌的胆汁输送到十二指肠腔。
12、胰:胰的外分泌部(腺细胞)能分泌胰液(内含多种消化酶,有分解、消化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作用),其内分泌部即胰岛。主要分泌胰岛素,调节血糖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