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暑假,我看了一本教育名著《教育的情调》,字里行间充满温情,“情调”多么美好的字眼。
教育大家顾明远先生在推介语中说:教育的情调核心在爱,把爱献给每个孩子,在教育活动中就有了美好的情调。教育情调的表现在情,在教书育人的细微处见真情……我当时读了觉得还应该把情调传递给每个家庭。我尽我所能想努力在班级管理事务中做一名有“情调”的老师。
然而,班级总会时不时出现一些不太美好的事,这些事也在不断给我上课,让我慢慢成长,变得强大
事件一:以牙还牙
A同学(女生)不小心把B同学(男生)的桌子碰歪了,B同学气冲冲地来我这里状告,我一眼看到A同学的脸上充满了愧意,不忍再批评,B同学也没有很激动的情绪,于是抱着相信小孩的积极心态说:你们自己先商量解决这件事吧!
B同学和我的感知完全相反,或许他看到A同学的愧疚与理亏,竟然回到教室,一脚把A的桌子踹歪老远,然后若无其事地走开了(其他同学告诉我,我走到教室看到这无语的一面)而就在昨天,我竟然看到经历过此事的A同学用同样的方式去狠狠踩了C男生的鞋子,因为C把她的鞋子踩脏了。
尽管最后两件事最后都调解教育,但心中不免升起这样的疑惑:这难道就是孩子,是谁教他们去这样认知与处理事情的方式?孩子的单纯、天真去了哪里呢!!
好在孩子毕竟是孩子,有转化与改变的余地。有时候据理力争和斤斤计较确实很难清楚地界定,特别是面对不同的事情不同的人了,就看孩子长期耳濡目染所接受的认知了……
事件二:“我”为中心
上学期,我遇到了公然在群里指责学校、电话臭怼老师发泄情绪、对于反馈孩子学习极不耐烦或是毫不理会、事事袒护孩子……(此前8年教学生涯从不曾遇到),秉承“爱与尊重”的理念,除了有些失望外,我也有点理解:是不是班级环境不好、我的节奏太慢带给了家长太多焦虑?此外,也有一些美好的想象:会不会班级变好一点、孩子变好一点,我们的家长也会越来友善与包容呢?事实有点打脸!
新学期,学校为孩子们提供住宿服务(可以肯定的说在公立学校中绝对是最好的环境与服务),目的在于便利家长。或许从家长的立场看,这是学校分内工作,且是交了服务费,应理所当然地享受对应的服务,于是出现了一系列“我”为中心的矛盾……
总之就是我有理无理,老师或学校你就该处理好的姿态。学校第一周打扫、消毒、消杀,也是对学生负责。跟教室的空间一样,宿舍就那么10多平,空调做了挡板设计,教室光线明亮孩子视力也好,我个人是觉得没有差床位、差位置之说的(或许我不该用我的视角去评判家长的视角),到底是孩子觉得不好要换,还是家长觉得孩子吃亏了要换!确实,有对比就有不满。回家睡,没有对比,也就没有任何不快了吧!
本该学生开开心心住宿、家长欢喜解放的一件事,本该我备课、看书与家人放松、投入教学工作的周末、周一时间,就因为这些锁事变得鸡零狗碎。我也开始反思,对于班级教育事件,我这个当老师的是不是过于从感性出发,缺少了理性应对。
如今,双减政策增加了老师很大的负担。除了正常的教学之外,两节课后服务、午托午点午休占用了老师大量的精力:中午,学生午睡,老师要看看哪个学生踢被子给她盖一盖,哪个还在说话赶紧提醒,最后把随身抱过来的一摞作业就中午的时间批改了;下午午点20多分钟要看孩子分发、用餐保持教室整洁;晚间下班时间到,等学生打扫卫生,拍照提醒家长及时接走,再给教室消毒,学生离校已是18:40左右,老师一般18:50才能去食堂吃点什么,有时候要返回教室补批学生作业;晚上或周末还要啰嗦提醒孩子们完成作业,怕第二天讲解时几个孩子没做,落下了。
教师是良心活儿。没有孩子前,我是想着“我小时候想要怎样的老师,我就尽量去做那样的老师来对待我的学生”。后来有了自己的孩子,当了妈妈,我有了一些改变:“我希望我孩子的老师怎么待我的孩子,我就怎么去对待我教的孩子。”一天天面对40多个孩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真是”累成狗“的真实写照,但是想想孩子的天性美好,想想孩子的明天阳光灿烂,六年可能影响孩子一生,尽力把他们教好、带好,不能在小学就把根给养坏了。
人都有自我为中心的人性弱点,但是我还是很想对这一小部分“我”为中心的家长朋友说:亲爱的,如果您想让孩子在学校得到更多更好的教育与关怀,为什么不能多一点沟通包容,多点对班级事物的善意与包容,让老师少一些麻烦与折磨,让老师有更多精力、更美好的期待去做专业的事,把孩子教得更好。
当然,教育生活是需要发现美好,来对冲这些琐事烦恼,来让自己保持向前走的热情与力量:
早操,校长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言语间心疼、肯定与鼓励:“眼瞅着2班孩子的精气神一点一点变了,特别表扬这次的期末考试,冲到年级前面,寒假里一定下了不少功夫吧!孩子们遇到你这个班主任老师真幸运,谢谢你把孩子们教好了,继续费心……”确实,整个寒假,年级里就数学老师和我督促孩子学习打卡,别班孩子和老师一个假期的放松,才让我们班有了一点点小进步,我们班和7、8班还有很大差距,但也属实看到2班的潜力。
记得有家长说的话也很温暖我:老师,以心换心,我们能感受到您对2班的付出!也记得班级D同学、E同学在同学忘带口罩时毫不犹豫地把自己书包里N95口罩一个个拿出来,早早到校打扫卫生,一些小干部们帮老师管理班级,自己也变得越来越自律……
无论如何,希望孩子们的童年有爱、格局大气;在人大附中能真正把“爱与尊重”的学校文化融进自己的气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