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年的春节一眨眼已经临近尾声,这是自己在大连过得第一个春节,也是工作以后在山东、重庆(自己和老婆的家乡)以外过得第一个春节。这些年,大家一面再说年味淡了,一面又在寻找着关于过年的记忆。细细想来,其实是人长大后喜欢回忆的一种体现,孩童从未感觉年味淡了。于我们,过年的仪式感不断变少,方式也不断更新;于他们,过年的仪式本来如此,未曾感受到多与少的变迁。都说生活需要仪式感,恐怕春节是我们生活中仪式感最为丰富的一个节日了,而自己参与其中,仪式感最为端正,最为丰富的还是要数老家山东。其实多数常规的习俗,大家都比较了解,但有些不常见的习俗(随着时过境迁,现在也往往都有所变化),凭着记忆简单总结,分享共飨。
关于串亲
串亲是农村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这里面也包含着长幼有序,有着严格的次序。查询了一下,山东各地的串亲拜年的顺序也各有差异。临清地区:初二日,姑祖母、姑家,出嫁不久的姐家、妹家,外孙至外祖母家;初三日,拜岳父,俗称“走丈人家”;初四日,姨家及较远的亲戚家。胶东东部和莱芜等地于初二到岳父家串亲,未婚的男女青年可代替父母去看望外祖父和外祖母。新婚夫妇串亲一般都在双日,意为成双成对,大吉大利。
春节串亲,都要带一些礼物。新婚女婿给岳父的礼物十分讲究,一般是四色、六色、有的甚至八色、十色。四色就是酒、肉、糕点、馍馍。鸡、鱼、香肠、罐头、挂面、油条各算一色。此外,香烟、糖块必不可少,但不算一色。鸡要带两只,鱼要带两条,各色礼物,均要双数,切忌单数。
关于座次
在外,山东人的标签往往是“老实诚恳”,“山东大汉”,再就是“酒量酒品”好。观察下来,山东的酒桌文化确实比较繁琐,也有着诸多的讲究,尤其喜欢讲究饮酒的座次、顺序和数量。
在山东如果到酒店吃饭,一般都是围坐圆桌,如果在农村家里吃饭,一般都是方桌(以能坐8人为准,超了8人往往另开一桌),而酒桌上最多或者最高的规格就是“四陪四客”。
主陪一般是正对门口的位置。坐主陪位置的,一般是酒场的组织者,或者酒场组织者觉得自己级别不够伺候主宾,特请来一位德高望重的人陪主宾。现在一些高档点的酒店,主陪位置的座椅跟其他位置的不一样,很好区别;另外,也有酒店在主陪位置背后的墙上,挂一副画,方便客人区分。主陪坐在正对门口的位置,方便把控全席。副陪,主陪正对面的位置。坐副陪位置的,一般都是主陪的副手,简单理解,副陪位置就是为大家服务的,当然现在酒店服务很周全,副陪更重要的职责是陪大家喝酒,因此做副陪的,酒量一般都很大。 三陪,主陪右侧,主、副陪中间的位置。坐三陪位置的人,除了酒量不含糊外,还得会活跃气氛。四陪,三陪正对面的位置。四陪的身份地位在整个桌上,应该是最低的。四陪的职责就是,少说话,多聆听,多喝酒。
主宾,主陪右手边第一个位置。坐主宾位置的人,是整个酒席最最尊贵的客人。坐这个位置的人,一般是被宴请客人中最重要的人,或者是年龄最长的人。二宾,主陪左手边第一个位置。坐这个位置的人,在宾客中第二重要,或者年龄第二。三宾,副陪右手边第一个位置。坐这个位置的人,在宾客中第三重要,或者年龄第三。四宾,副陪左手边第一个位置。坐这个位置的人,在宾客中第四重要,或者年龄第四。
在山东过年,小时候不能上桌,待成年以后也往往论不清楚,一般就是就在一边等着,让其他人先坐下,剩下位置就是自己的;另外由于自己往往不是酒场的主角,主陪、副陪、三陪、主宾、二宾这5个位置,似乎也确实不曾坐过。
关于敬酒
记忆中,山东人喝酒主要是白酒,虽然现在也有红酒或者啤酒,但是传统酒桌上一定还是白酒。酒具一般人家最为传统的是瓯子(一种小杯,一般一瓶酒20瓯子),但现在因为过于繁琐,多数已经弃之不用,时下流行的标准杯是三两三的高脚玻璃杯。酒一般是白酒,度数一般是38度左右(山东人并不太喜欢喝高度酒)。现在有所放松可以喝啤酒,但一般按照白酒、啤酒1:6的比例折算。而敬酒之中有诸多讲究。
入席后每位先满上这样的一杯,叫门前杯。意思是让各位自扫门前雪。这杯酒是每位到场的人必喝的,不喝是对主人或者东家的不尊重。这第一杯酒当然要由主人带领大家喝。主人一般要有一个开场白,客套一番,然后定个标准。就是说这杯酒要分几次喝完。一般是6次,叫“六起”。“起”的意思包含有“发达”的意思,图个吉利。之后是主陪敬酒,起杯3杯酒是主陪起手,主陪敬酒3次,大家一起喝,这3次一般必须要把第一杯酒喝完(三两三)。 主陪敬完副陪敬酒,一般是副陪敬酒2次,这2次要把第二杯酒喝完(六两六)。副陪敬完三陪敬酒,这也往往是酒席上的第一个高潮,因为三陪一般是敬酒1次,但这1次要把第三杯酒喝完(基本一斤白酒)。若有四陪,接下来是四陪敬酒,敬酒方式是四陪干了,其他人随意。 四陪喝完之后,若宾客都还非常清醒,那接下来就是乱战环节,也就是四位主人分别交叉单独敬四位客人。一般是主陪敬主宾、副陪敬二宾、三陪敬三宾、四陪敬四宾,第二轮再换着敬,第三轮...第四轮...这个环节,喝多少就看敬酒者的酒量了,一般都是一口干一个。这个过程中,酒量在七八两以下的,一般就醉了。若是没醉,合格的副陪会再找借口,继续单独喝。
这其中有个小插曲,一般过年的酒宴必须有鱼。不是山东人稀罕鱼,主要是图个吉利,“年年有余”。一般上鱼的时候,鱼头冲客人,表示对客人尊重。这个时候,客人要喝鱼头酒,尾巴方向的人要喝鱼尾酒,一般是“头三尾四”。
关于“五服”
在山东过年,传统上农村之间的拜年、宴请等等活动,是否在五服之内是个重要 边界。对于五服之内的亲属,虽然常年并不相见,但是过年过节的问候,还是必要的。拜年的顺序是按照:一、家中最为尊长的至亲(年初一拜年必拜,且务必初一一早);二村内五服中的亲属(年初一拜年必拜,且务必初一上午);三五服以外的亲朋(年初一拜年可拜,一般都在初一下午)。而家中来了客人进行宴请时,山东往往要根据客人的地位和喜好,搭配作陪的亲属,而这一点在以往是以五服之内亲属为限。幼时并不知道所谓五服是什么意思,也常常论不清楚。
大学里,学了中国法制史,才知道原来五服是中国传统的服丧制服,所谓五服,是根据亲疏远近区分的五种不同规制的丧服。
关于四八
串亲的酒席上,吃的非常讲究,除了鸡、鱼、肉、蛋外,对于最为尊贵的客人或者最为重要的场合(如婚宴),一般要摆四八宴。四八宴最初是四个盘子,八个碗,以荤菜为主,每席以八个为限,以用餐具三十二件而得名四八。四八席还有四红四喜,八方来财,四平八稳之说。“四八”宴席讲究上菜程序,一般为八道程序。
第一道程序:上12个压桌碟,含4菜碟,有猪肚、猪耳、猪心、松花蛋等,4果碟有沾果、冰糖仁等,4干果有菠萝、香蕉、大杏仁、腰果等。不少地方如今一般都上8个压桌碟,含4个菜碟、4个果碟,讲究“四咸四甜”。
第二道程序:上四大碗,为带有粉头或参头的鸡丝(以区分“粉四八”“参四八”)、半口咸半口甜的瓦块鱼、清水丸子(或四喜丸子)、百叶肉等。
第三道程序:上两大件,为清蒸整鸡、糖醋整鱼。
第四道程序:上四小碗,为滑肉丝(或滑丸子)、滑肉片、鱼棒、拔丝。
第五道程序:上中间饭,也叫腰中饭,为点心、用玉米羹做的汤。点心是芝麻片、细粉糕等各一盘,不拘一格。汤有海米、银耳、紫菜汤等。
第六道程序:上四盘菜,为玛瑙葡萄、热带炸果、清枣、桔子(或柿子)。这道程序有些地方没有。
第七道程序:上四大碗,为清淡口味的鸡丝、肘子、鹌鹑蛋、海米白菜。
第八道程序:上面食。面食视情况而定,不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