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山老中医那里,能有4、5年光景没去了,却一直心心想念来着。
话说,当年的鼻炎被吉大三院诊断的不可救药,只能手术,当被问及:“那手术之后呢”?“再生再手术”!我晕,西医永远是干脆利落。第一次去中医老大夫那里,完全没想到,两周之内治好了不可救药的鼻炎。他淡定的说,“我没治你的鼻炎,只是提高免疫力而已”。他的轻描淡写,却是我的极大欢唱。自从服用两周的中药,连续两个冬天,和我的鼻子相安无事。只是后来,由于距离太远,挂号不易,上班出差等多种原因,终止看病了。于我,小有遗憾,但是,于大夫看,大有遗憾。
不过不耽误,这些年过去了,一说到中医,就头脑闪现出来他的音容笑貌。总是那么和蔼可亲,和你娓娓道来号脉的病灶,说说严重程度,说说他的调理方法。我不太需要问什么,他就已经考虑很周全了。我只需要呈现出来我最喜欢的状态~太么呵呵的。在他那里,听话照做,然后就是相信和等待。就像播进去种子,等待生长发芽一样,只是时间问题。
今年,我是没少折腾,在国医那里,吃中药吃了四个月,都吃到怀疑人生了,对国医还是满心敬畏的,对那个年龄也是满心尊敬的。但是,就像我说的,再好的,不一定是适合你的。我的国医体验,以失败告终。但,还是不忍心说国医的不好。
当同事问我,兴隆山的鲁大夫电话,地址。我发现,就像原先的我,所有的资料不加整理,即便是再重要,也是放在某个地方,然后就想不起来某地方是啥地方了。于是,我在现有的资源里一顿翻找,未果;继而,在网上一顿翻找,仍未果。我不好意思的回复了 。
过段时间,一起吃饭,同事和我说起去兴隆山看病。哈哈。没有办不成的事情。于是,我坐了顺风车,干嘛要心心想念呢?直接登门造访!
因为,我的鼻子每天都在呼唤我:“我在这儿呢!”,40-80%的赌啊,重重的呼吸,使我老自卑了。我的鼻炎不停地成为倒逼我去寻医问药的动机。
一路导航去的。远观大门,就已经很哇塞了。进去后,小二层,中式传统的装修,门口大大的绿植,二楼是病人就诊区、一楼是等候区和抓药区,煞是有些气派的感觉。相比较,原先只是一个破旧药房,和外界的破旧环境相得益彰。今天的大药房真是今非昔比了。外面的环境还是很破旧,它已经是一枝独秀一样的存在了。原先的病人和抓药的人,好像都一转身变得和新的环境配套了一样,不再大嗓门熙熙攘攘的,而是安静文明很多,一切都井然有序。
整体诊所扩建了很多,但是,大夫的房间还是一张桌,前后还是仅有少量空间。
嗯,我坐到那里,我认识他,他不记得我。我没提及之前来过,全当是新新人类。老大夫号脉,流露出好奇和欣喜。现找来他的学生说,我这是典型的疲劳综合症。然后告诉我,能治,没那么难。他的话语,让我心情舒畅。仿佛在茫茫漆黑路,前方亮一盏小暖灯,我只需要顺着走,就会越来越亮、越来越暖。还是那句话,相信,相信他的年龄和阅历,相信他的成功案例里,其中就有我一个!
对我的毛病,几年前后,他两次的诊断有所不同。我想,一是我在变,二是他在学习和成长。
疲劳综合症是我在上课时候,老师总提及的一种亚健康状态。联想到同事说他的女儿被诊断为抑郁症,看到他看到我这个症状的欣喜劲儿。我的直观感觉就是,大夫结合心理和身体科学前沿,在不间断地学习、研究和诊治。下楼取药,不再是原先的传统中药熬制,而是直接打成粉末,温水冲服,天哪,方便到家呀。而且,不用每周都去,一开就是半个月的药。同事说,好几个人都是告诉只服用一副药,下次就不用再去了,一改原先对中医的传统印象:耗时长,得泡在苦药汤子里几个月甚至半年或更长。如果换做几年前,我就完全有坚持下去的理由啊!
整体变化,给我呈现出来老大夫的日常:老大夫一周四次出诊,每次半天。然后其他的时间,可以学习前沿身心疾病的研究成果,结合自己的历史经验,使病人疗效最大化,也就是切入点最直击要害,可以达到时间最短,持久作用最长,效果最大化。
哈哈,这完全是我的瞎想,因为,我就觉得,这是人活到老、学到老、帮人到老的最佳理想状态。我将来从业心理咨询,不退休一头花发,还不断精进和拓展。通过这个有闲又忙的理想状态不断地探索自己和他人,认识自己和他人,找到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自己与世界和谐相处的最佳状态,岂不乐哉!?
哈哈,我非常喜欢和这些老人们接触,他们智慧的呀就是一本本厚厚的书,不用多说、不用多停留,感受到的气息就是和谐。仿佛深谙宇宙,最唯美的规则,那就放下挣扎、放下刻意、放下伪装、放下一切生而为人不得已的羁绊,顺其自然就好,和谐就在分秒种。
好吧,我知道,我的盲目他信又来了,但我更深知 ,能够盲目他信,是一种幸福状态,放下紧张和控制,放下疑虑和不安,对,要的就是太么呵呵的状态!
题外话:
SAM说,日后国家对中医的扶持力度要从目前的2、30%到7、80%。我完全赞同,双手双脚赞同!
老妈三进宫医院,加之陪老妈去海南博鳌,彻头彻尾体会了养护、中医、西医、康复的不同之处。
他们区别主要在于时间切入点不同,发挥的作用也不同。其中,日常养护包括合理膳食、有效运动、良好的心态、平和的情绪、健康的生活习惯等等,身心就可以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人的系统正常运作,处于一个良性的健康状态,即便是稍有闪失,系统也会调用免疫系统再重新调整到原有状态;
而,当自我调节功能失调了,而且是长时间失调,无法凭借自身系统修复到健康轨道,就得先借助外力~中医,拨乱反正后再靠自身系统,恢复到自身系统有能力健康运行;
如果,中医调节失效,那就告急了,西医的救治就是救急,和时间赛跑,一时不得耽误。老妈住院后,看着大夫护士的紧张状态,就知道他们懂得这些指标的严重程度,以及疾病发展的方向,各项检查就绪后,安排手术;手术之后,老妈状态迟迟没有恢复,复查时,大夫重点关注的是是否心衰、是否心外梗,没有,松口气,不要紧。这就是西医态度,等到紧急再救治,紧急之前,非我诊治之内。
可是,从手术到彻底康复就是一个关键期呀?!就像是孩子的敏感期一样,如何度过,直接决定了日后的身心功能。
于是,西医手术完毕,到康养,但是,我感觉现在康复中心的意识还局限在设备仪器上。因为,通过学习我的意识超前了,哈哈。老妈出院后,我买了运动方面、饮食方面的书籍。让我知道,找到得病的诱因,全面的梳理以前的思想悖论、行为悖论。从合理膳食和运动的日常养护开始,重新认识自己和健康疾病的关系。因为,真正的康复理念是病人自救自治,而不是仰仗于康复中心,康复中心只是一个过渡。通过这些书籍的学习,我和老妈谈感受,最大的感受就是,谁说我们有知识有文化?面对太多,我们只能是~文盲是也!拿着悖论当已知!
在博鳌,看到国际医疗先行的概念之一,就是将养护和康养列在了前所未有的重中之重,双手双脚的赞同又来了!因为,何止我们心怀悖论,悖论随人随处!有病在养,养护先行;得病在治,康养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