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很长很长时间,上班和下班考虑的事情,基本是一样的。为了写好一个材料,经常会在脑子里不停地梳理一些问题,甚至仅仅对一个词、一个字不满意,都忍不住要反反复复推敲,看哪个词、哪个字更准确、更恰当。这样,就顺利地承担了诸如年度工作报告之类的大稿,成为别人眼中的写手。久而久之,单位离不开了,领导也离不开了,不管你的岗位职责是什么,写材料顺理成章上位,固化为中心任务。哪个部门的材料领导不满意,都会转来,让把把关、拔拔高。于是就告诉起草人员,写材料不仅需要禀赋,不仅需要血汗,更需要不停的思考,更需要合理的站位,更需要广博的积累。让他们回去再练习、再修改。结果,一要求高度就虚了,一要求具体就俗了,而且不管是硕士、博士,不管是中文系、还是其它专业,实践证明与写好材料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反而是平时喜好文学、喜欢驾驭文字的,上手和进步都很快,再多付出点血汗,就又是一把写材料的好手。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心态平和了许多,基本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不惊,渐渐有意从公务性文字材料中抽身出来,写点自己喜欢写的东西。平日上班很忙,下班就不再愿意琢磨单位文字材料的事,随着性子想些别的,慢慢把它写下来。
现在,这种状态已经播种,预想不用坚守太久,即可开镰。就这么该放的放、该收的收,多过些平平的、淡淡的、天人合一的日子吧!